第A05版:时评

结成“共同体”,员工就不会走

  □ 孙维国

  企业以人为本管理,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即:企业要坚持与员工结成事业共同体、企业要坚持和员工结成物质利益共同体、企业要坚持和员工结成精神利益共同体。

  现在不少地方的工厂一线工人很难招,而且流失率非常高。无锡地区,也不同程度出现这种情况。工厂招工难,说明制造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在下降,年轻人情愿去送外卖、送快递,去餐馆、酒店做服务员,开网店、搞直播,也不愿意去工厂做一线工人,这些工作工资待遇与工厂相比并不具有多大优势,但与工厂相比最大的优势是自由,个体对工作的主动支配权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要自由不要束缚,哪怕挣钱少一点,年轻人也不愿意去工厂上班。这是当下不少年轻人的选择,也是用脚对工厂死板僵化的管理投票。工厂上班当然不可能像送外卖、开网店那样自由,但工厂完全可以通过人性化管理,让年轻人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这样就能缓解年轻人对“工厂干活不自由”的心理抵触,让年轻人在工厂工作得开心自在,而不是感到沉闷压抑。

  企业越是招人难,越要做好用人、育人、留人工作。如果留不住员工,今天招了两个,明天走了三个,走的人超过招的人,企业招工难就无解。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是企业发展重要动力,如果没有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让员工留人留心,最为关键的是企业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关键不在于制定了多少管理规定,也不在于张贴了多少宣传标语,而在于落到实处、落到细节,落到员工生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面,做到人性化管理,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真心实意善待员工。

  企业以人为本管理,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企业要坚持与员工结成事业共同体。具体而言,就是充分保障员工的个人发展权,畅通员工成长、成才通道,营造良好的企业用人生态,让每一个员工都有学习培训的机会、职业晋升的渠道,确保员工职业发展有希望、事业成功有保障。

  第二个层面,企业要坚持和员工结成物质利益共同体。具体而言,就是不断提高员工福利待遇,让员工工资待遇得到充分保障,切实维护员工劳动权益,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不断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

  第三个层面,企业要坚持和员工结成精神利益共同体。具体而言,就是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有场所、有组织、有活动,充分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让员工生产、生活中的失衡及不良情绪有去处,通过纾解渠道的建设及维护,完善员工沟通渠道,让员工下至班组车间、上至厂长经理,都能有顺畅的沟通渠道,尊重和保障员工表达权,全方位保障员工身心健康及成长。

  想办法把年轻人吸引到工厂里,化解企业招工难,降低员工流失率,需要政府、社会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但人是在工厂上班,如何管人、留人要看企业怎么做,这个工作政府、社会替代不了。那些一直受困于招工难、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的企业,要仔细认真地分析一下原因,自己是不是真心实意善待员工了。

  (作者系公司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