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潮涌》:一部工业现实题材的力作

  □符志刚

  金秋时节,张颂炫先生的新作《潮涌》正式出版。小说以苏南一家在全国电子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非国有大型垄断企业——七七八八总厂为蓝本,描写了20世纪80年代,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面对艰苦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和矛盾,企业如何突破重围,获取新生的故事,是一部难得的工业题材现实主义长篇力作。

  首先,作品主题鲜明,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在工业经济比较发达的苏南地区,许多企业面临着如何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更为现代、灵活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阵痛。市场经济的大海暗潮涌动,改革派与守旧派的思想角逐和交锋异常激烈。作者是一名曾经在大型企业里担任过领导职务、有着丰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下水者”,对于这一特定时期发生在工业领域的许多事件、故事,以及思想观念的裂变,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感受。作为一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作者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有必要、也有能力,把这些事件、故事和当事者们思想上的剧烈振荡,用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此献给生活在改革大潮中的人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写作,既是记录历史,也是在反思历史,因为凡是改革,就必定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将企业改革过程中的成败得失,真实而客观地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研究、评判的历史痕迹和资料,并为今后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这,才是作者选择这一题材的良苦用心之所在。从小说的具体呈现来看,作者对这一题材的驾驭无疑是成功的,笔墨也是大胆深刻的。

  其二,情节结构设置合理,矛盾冲突扣人心弦。工业题材的作品,对于大部分读者而言,距离生活较远,内容比较陌生,更易流于单调枯燥乏味。所以,怎样讲故事才能吸引读者一口气读下去,需要技巧。全书共十章,主要以金匮市大型国有企业七七八八总厂为叙事平台,通过描写这家昔日的明星骨干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因产品更新不快、技术落后而陷入困境以后,如何通过与日资企业谈判合资等途径,谋求涅槃重生的艰苦经历,讴歌了广大干部职工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寻求、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新途径,杀出一条求生存、谋发展血路的奋斗精神。总体来讲,作品是围绕着三个层面来铺展情节的,一是企业谋求上市过程中必然要打交道的上层领导,包括京城国开行领导黎耀祥、证监会领导金海涛、副市长范伟忠等;二是企业的现任领导洪子诚、董伟等人和老领导华根宝、钦明祺之间的交锋和角逐;三是小阿四、周铁嘴等企业普通职工,对企业命运的关注和评判。其中,第二个层面是贯穿全书的情节主线,其他两个层面的情节作为辅线交替出现,又互为呼应。整体结构完整明朗,情节进展不枝不蔓,体现了作者熟练驾驭长篇作品的能力。

  其三,人物形象塑造丰满逼真,个性鲜明。全书塑造的人物有30多个,笔墨比较集中的主要人物有10多个。副市长范伟忠少年老成,做事缜密,表面随和,但骨子里原则性和责任心很强。他就像一个高明的棋手,不仅有全局观念,还能把子落到别人还没想到的关键之处,尽管因为出台了一些触碰既得利益者蛋糕的改革举措而受到排挤、攻击,但由于高层领导的慧眼识珠,因而总能化险为夷。七七八八总厂厂长洪子诚,是全书的一号主角,作为改革先锋的他,虽是政工干部出身,但知人善用,决断力强,站位高,视野宽,想做事,也能做事。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更要关注何方有路,因而一路走来,虽也磕磕碰碰,但总能逢凶化吉。老领导华根宝和钦明祺都是老社会、老江湖,华根宝是一位企业哲学家、战略家,擅用政治手段搞经济,是老一辈企业家的代表人物;钦明祺是财务副厂长,精明过人,又很会做人。两人共事30年,斗了30年,斗而不破,“老钦怕根宝的先手,根宝惧老钦的后手”。现任副厂长尚永初则是个“不倒翁”,既能干又圆滑,善于以柔克刚。和平饭店经理小阿四世故圆滑,鉴貌辨色,左右逢源;统计员周铁嘴喜欢说三道四,评头论足,卖弄小聪明……各色人等,即便只有寥寥几笔的,也个性鲜明,令人过目难忘。

  其四,语言活泼有趣,生活气息浓厚。纵观全篇,语言风格诙谐幽默,俚语俗语随处可见。如“刀切豆腐两面光”“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出路,走出去就有路”“别人吃馒头,他来汰蒸笼”……既有大俗,又有大雅,时庄时谐,庄谐相生,很好地提高了作品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