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易
上周六,市民王芃带着孩子来到古运河清名桥景区逛运河非遗大集,这里正在举行2021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傍晚时分,两人行走到南门头上美食一条街,发现小街比国庆假期时干净了些,但油腻的感觉依然存在。
受局部地区散发疫情影响,今年金秋旅游季的起始阶段出现了明显的“周边游”态势,游客以本地和长三角周边城市为主,总量与去年大体相当,夜游人数还有明显增幅。与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的跟团游不同,周边游更强调品质。但在大客流下,我市部分景区出现餐饮油烟飘散、垃圾清理不及时的现象,降低了游客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油烟“熏”低了景区颜值
每到节假日,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都是我市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位于街区最北端的南禅寺景区因寺而兴,今年国庆假期游客量逾百万人次。景区内南门头上美食小吃一条街汇聚了各色美食小吃商铺,一些小店的厨房临河而设,油烟排向了古运河“水弄堂”。双休日,街面上人头攒动,不少人手持烧烤类食物,边走边吃,时不时有食物残渣掉落地上,偶有人将竹签随手抛弃。
在宝塔桥堍,有一处体现运河人家日常生活的主题雕塑,其中的一个水桶被游客当成了凳子,另一个竟成了垃圾桶,装满了竹签、食物包装袋等垃圾,井台上及周边也是垃圾遍地。保洁员告诉记者,附近的小店很多没有堂食条件,游客买了烧烤和麻辣烫等食物后,要么边走边吃,要么到这里来食用,节日里这处景观很难清理干净,刚转身离开一会儿,垃圾又冒了出来。
不仅有垃圾的烦恼,有时候气味间也有“较量”。国庆长假,梅园的百合花成了无锡旅游的亮点,游客量大增。为满足游客饮食需求,外摆的销售点加大了作业量。在局部区域,油烟味混合着百合花的香味飘散开来,有时甚至盖过了花香。
在我市一些餐饮设施不足的景点,管理方只能依靠露天设摊来解决游客饮食消费问题,为迎合顾客口味及方便食用,煎炸类食物占比相当大,导致油烟飘散、油腻满地。
去油禁塑降噪多管齐下
眼下,锡城已进入金秋时节,处处有金秋美景,又将迎来一波秋季旅游高峰。昨天早晨,市民施建国约了老同学一起到惠山古镇赏桂花品菊花茶。施建国说:“我每年都要到寄畅园赏桂花,这里没有油烟的干扰,能闻到最纯正的香味。”
同样是历史文化街区,古运河清名桥景区内的桂花香就不敌油烟气。景区负责人示,管理方已经发放了告商户书,做好宣传发动,倡议商户对油烟机进行定期清理维护,并会加强后续监管工作,同时着手设计油烟净化方案。
市文旅集团于近日制定下发了《文旅集团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考核细则》,要求各景区自营店实行全面禁塑,将限塑列入景区年度和日常考核内容之一;景区全面实行垃圾分类,推进景区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工作,并进一步优化景区节假日垃圾清运管理模式。
同时,对于游客诟病的景区音响噪音问题,市文旅集团已展开专项行动,降低景区内广播播放音量,并对晨练噪音加强管理,梅园景区等已对音响设备进行梳理排查,更换老旧设备,维护景区舒适游览环境。
业态调整彰显文旅神韵
景区内油烟扰民往往与内部的业态把控有很大关系。如南禅寺景区建设年代长久,且98%的房屋产权归属私人,景区管理方对业态引导的难度相当大。景区负责人表示,今后在新商户进场时,将因势利导,严格把控业态,引进具有个性的特色首店,尽可能地避免同质化,为市民游客提供独一无二的游览体验。
餐饮设施不合理是景区油烟扰民的另一个成因。自称“每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公园里”的市民徐玲认为,这两年我市各景点的公厕有了很大改观,不仅整洁美观,而且不再拥挤,相比之下餐饮设施还无法满足游客不同品位的需求。市文旅集团已着手优化景区的商业业态布局,通过发展“首店经济”、引进知名品牌连锁,进一步做优景区特色商业街区,释放景区消费新魅力。近期,市文旅集团先行启动了景区店招店牌整治提升行动,进一步体现文旅特色和现代化管理要求,营造高品质时尚感的文化氛围。惠山古镇景区有望引进首家星巴克咖啡店。
市旅游业协会会长王洁平认为:“诗和远方就在身旁。当前旅游业出现‘三就’趋势,即就近旅游、就地休闲、就时度假,来锡旅游的长三角游客大多到过无锡,再来绝对不是为了‘到此一游’,追求的是品质享受和新鲜体验,这就要求景区的消费业态同样要彰显无锡的文旅神韵和现代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