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同济大学在天一中学设立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揭牌,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同时启动。这是同济大学首次在国内中学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
为什么选择天一中学?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彭震伟介绍,2019年,天一中学被同济大学授予“优质生源基地”,两校已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今天来到天一中学后,我亲身感受到了这是一所怎样优秀的中学。天一中学根据国家需求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很好,与我们学校人才培养追求的目标相似,这也是两校能够开展深入合作的基础。我们在天一中学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具备了很好的条件。”彭震伟说。
近年来,同济大学结合学科优势,致力于开展“人工智能+”研究。彭震伟认为,人工智能是科技发展的热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学正在转变育人理念,人才培养不再只盯着进入大学的学生,而是向外辐射、延伸。“让学生早日确立目标并努力向上,这是大学人才培养向中学延伸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坦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中学设立实验室有利于让中学生更早地了解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后续,还将有众多大学教授为中学生开设相关课程,与中学生共同做实验,让人工智能赋能中学生所学的数学、物理、科学等学科。
同济天一人工智能实验室所有硬件设备由同济大学1992届校友孙峰所在的企业提供。“我们公司致力于科普教育场馆建设、运营,但此次合作是我们首次尝试与学校教育融合。”孙峰说,“人工智能实验室先期投入约50万元,包括以大狗机器人、仿生眼机器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仿生机器人。”
同济天一人工智能实验室启用是天一中学践行“三高合作·协同育人”发展战略的生动体现。面对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和教育基本矛盾的变化,天一中学以“三高合作·协同育人”为理念,即“高中—高校院所”“高中—高新企业和高端平台”“高中—高中”合作,不断整合资源、开发课程、创新机制,推动育人模式转变。据了解,同济天一人工智能实验室是继南大天一计算思维实验室、杜江峰天一普物实验室、南航天一飞机创新设计实验室、西安交大天一工程坊、中国药大药用植物园天一教学基地等创新实验室后,天一中学与高校、高新企业联合建设的第10个创新实验室,也是天一中学的第19个创新实验室。
当天,同济大学博士后、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研究员朱忠攀讲授的人工智能课,吸引了众多学生。高一(7)班学生杨昊宇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很感兴趣,表示听了一堂课收获很大:“以后我想以大狗机器人为载体,进行应用研究。”大狗机器人和仿生眼机器人的功能演示,让在场学生连连称奇。“这款大狗机器人从硬件软件全部是国产的,可在大坝、隧道等地开展无人检测。”朱忠攀说。下课后,仍有不少学生围着大学教授不停发问。高一(2)班吴昊阳对于仿生眼机器人在硬件上如何实现人脸追踪、在软件算法上如何实现控制机器等问题很感兴趣,在获得了详细解答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教室。
(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