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下旬,宜兴市关工委主任张伯宏等一行分赴宜兴市18个镇、街道调研关心下一代工作。他们实地察看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和企业关工委组织、阵地建设情况,重点了解各地青少年主题教育、法治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今年宜兴各级各类关工委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主题教育、法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成效明显。我们会常态化开展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张伯宏说。就在前不久的江苏省关工委成立30周年纪念会上,我市有宜兴市关工委等27个集体荣获优秀集体称号。
由点及面
红色教育全面铺开
今年,全国各地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宜兴市关工委也将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作为首要任务。
营造红色学习氛围离不开前期策划,主题宣讲全镇层面铺开,各村活动也各有看头。7月5日至9日,张渚镇的18个村、社区集中开展暑期主题教育活动,参与学生达到3000多人次。记者了解到,该镇关工委为此次活动提前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方案,预先编印和制作的红歌歌纸、签名条幅、宣誓词、小红旗等都提前分发给各村、社区,镇关工委要求村、社区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必须完成七个规定动作,如教唱红歌、主题宣讲、提问抢答、签名宣誓等。新芳村关工委抓住节日契机开展对应教育活动,邀请了回乡探亲的现役军人为学生讲述军营生活,请民兵训练基地的军人教官对100多名学生进行纪律作风教育和站姿训练。
在一方红色土地,用好一方红色资源。接地气的教育实践活动更能深耕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今年太华镇关工委把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设于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为全年主题教育开好头。该镇石门村和太平村组织学生观看再现抗日战争中太华军民鱼水深情的本土红色电影《亲娘》。茂花、太华等村组织学生寻访革命先烈,参观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太华小学“红苗宣讲团”学生志愿者在现场用稚嫩的“太华声音”讲述动情的“太华故事”。
多方协作
密织未成年人保护网
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要在日常课堂、教育活动中不断强化。9月17日,宜兴市高塍派出所关爱工作站为范道实验小学师生送去开学第一堂法治安全教育课。民警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的特征、危害及预防措施,要求师生们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近年来,宜兴市各级各类关工委推进法治教育进校园的力度在加大、形式在变化,闸口小学就是其中典型。“知心奶奶”翁玉娟以“布娃娃”做示范,教学生们认识身体的“红绿灯”,教学生唱有趣的安全防范歌谣。和桥交警中队交警和派出所民警用生动的案例、通俗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和普法维权教育。在宜兴,有不少怀揣一腔热血、为法治教育奔走一线的宣讲团成员,徐舍镇派出所老教导员高晓忠曾到19个村、企业、学校讲课;张渚派出所关工站副站长张玉明分别到全镇11个村、社区为学生上法治教育课,受到广泛好评。
筑牢家庭教育防线,呵护未成年人的路才能走得更稳健。各级关工委宣讲团成员不仅围绕青少年撰写讲稿,还为家长出谋划策。9月22日,周铁小学组织一年级新生家长开展“助力家教,科学施教”辅导活动。周铁镇关工委宣讲团成员吴荣辉以《一年级家长家庭教育教什么?》为题,指出家庭教育要抓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养成。该校关工委还组织12位退休教师与部分在职教师组成家教咨询团队,为家长提供家教针对性策略与建议。
多年坚持
助学帮困展现大爱
帮教传统长年延续,宜兴的青少年被给予充分的关怀与爱护。
宜兴550多个家庭辅导站的全面铺开,为青少年在节假日提供了一处接受校外教育的沃土,一批老教师坚守辅导站散发光和热。徐伯奇曾是一名小学校长,2013年10月刚退休就办起了家庭辅导站,退休8年来一直在忙碌中度过的他感到十分充实和幸福:“能为关心下一代做点事,不后悔。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多学习,与时俱进。有些东西可以落伍,但政治思想一定不能落伍!”
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10月20日,宜兴市广汇实验小学举行了2021-2022学年“四帮一”教育活动启动仪式。“退休教师们会以爷爷奶奶的姿态经常与孩子们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用爱心教育学生。”当天发言的屺亭街道关工委副主任张顺仙言语中充满温情。
秋学期开学后,宜兴各校在市教育局关工委的统一部署下陆续启动第十六轮“四帮一”教育活动,切实抓好在校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将“关口”前移。一名退休老教师、一名任课老师、一名优秀学生和一名受帮教学生家长组成帮教小组,合四方之力帮扶有需要的学生。2006年起,“四帮一”教育活动在全市100多所中小学校启动并常态化开展。
助学帮困,身体力行。宜兴市许多企业围绕“三个关心”传递温暖,为青少年圆梦。位于丁蜀镇的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是宜兴市企业关工委工作的“老先进”,企业领导与辖区内四所学校的24名学生结对帮扶,与该企业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群结对的两名学生双双考取南京大学。明珠电缆公司关工委依托“明珠爱心基金”连续18年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发放助学金总额超过50万元。(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