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秦少游学术研究会、无锡和高邮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秦少游学术研讨会在锡举行。高校的专家学者、秦观后裔代表,以及来自秦观故里高邮的有关人士等80多位嘉宾相聚太湖之滨,研讨秦观作品的当代价值,游览秦氏遗迹,共赴寄畅雅集。一场学术活动充分调动起城市名人文化资源,让各地嘉宾深入了解无锡、感受无锡。
无锡是秦观文化的发扬光大之地。秦观,字太虚,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文学家、政论家、婉约派词宗。宋元丰二年(1079年),秦观与苏轼等同游无锡,登惠山览胜、赋诗,表达与此地为伴的意愿。宋政和年间,秦观之子秦湛任常州通判时迁父亲的灵柩安葬于惠山。此后,秦氏后人相继迁至无锡,绵延繁荣,对于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发展作出了贡献,孝友传家、书史传家的秦氏家风在锡代代相传。无锡城内也留下了秦观墓、寄畅园、碧山吟社、清名桥、秦邦宪故居、秦淮海祠等丰厚的秦氏历史文化遗存。秦观遗风、秦氏文化已融入无锡文脉,积淀为城市文化基因的组成部分。
研究和弘扬名人文化,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出彩。本次研讨会由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秦氏分会承办,共收到相关研究论文28篇。现场,嘉宾们阐述、讨论了秦观的国士情怀、济世情怀,秦观的人才观、经济思想等,呈现了立体丰富的秦观文化研究格局。在寄畅园举行的秦园秋韵雅集中,通过书法创作和朗诵吟咏,人们沉浸在秦观的诗词文赋中,聆听专家现场赏析点评,深切感受精深的秦氏文化、优美的无锡人文。秦观33世孙、秦邦宪孙女秦红直言,她多次回锡参加纪念秦少游的活动,但这次活动,形式新颖,为无锡文化中的少游文化增添了学术养分,令她感触很深。
无锡名人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很多,构成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体系和脉络。用活、用足名人资源,提升城市人文高度和吸引力,成为有识之士努力的方向。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秦氏分会负责人秦保昕表示,对名人资源的利用已不局限于出书、编期刊、拍纪录片等传统方式,此次他们联合高邮开拍了“追寻秦少游”系列短视频,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发挥名人文化的综合效应。“秦少游是高邮的,又是无锡的,更是全国的、世界的。”高邮市相关领导表示,这场活动把高邮与无锡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系在一起,希望两地以秦观为媒,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秦观研究出新成果,为名人资源的保护利用树立新典范。(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