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现场施工作业请先暂停,请施工单位负责人出示装修备案登记表。”11月4日上午,滨湖区某社区专职网格员在排查到梁清路上一家正在装修的营业性场所时,按规定核验相关备案资料,除了一份与商铺租户签订的装修合同,现场施工负责人未能提供其他任何资料。记者注意到,该商铺位于临街二楼,内部搭满脚手架,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店面原先租给一家娱乐场所,新租户打算重新装修后做美容美发,将楼梯位置改道,增加使用面积。
见此情况,排查员立即“喊停”了装修,技术员与第三方鉴定机构人员同时对施工作业面仔细排查,发现上下两层敲掉了多面隔断墙,其中还有一面承重墙,房屋原结构已被改变。随后,排查员立即将相关拆改情况录入“无锡市既有建筑隐患排查系统”,后台收到相关信息后,滨湖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作为排查管理员会同相关执法部门对其开具了停工整改通知书。
记者从市住建部门获悉,随着我市既有建筑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进入攻坚阶段,除了对静态既有建筑存在的安全隐患摸排登记备案,对既有建筑改造装修工程也展开了“拉网式”排查,一般性装修未向社区或物业登记,结构改造类装修未向主管部门备案,居民自建房违规搭建,甚至私自开挖地下室未做消防审验等报备手续……一些以往被忽视的安全隐患“病灶”被逐个排查出。
“对于既有建筑零星装修小工程监管,我们有一套‘闭环’措施。”市住建局质安处负责人说,目前已在市区各板块落实了2400多名建筑安全隐患网格员,这些网格员按排查员、技术员和管理员成组,以社区为单位对辖区内既有建筑进行地毯式安全隐患排查。据介绍,“三员”在分工上有区别,比如排查员重点发现问题,技术员具有建筑结构专业相关背景,侧重对隐患现场进行评估,复核并提出是否列入疑似隐患清单。
责任到人是此次排查整治需摸清的底数。记者在跟随网格员排查时注意到,凡是已排查的既有建筑,均需要产权人、检查人员、属地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四方确认签字,建立“一房一档、一房一责”制度。滨湖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四方”签字后,后续房屋维修或装修整改过程产生问题可由对应的责任人负责,倒逼责任主体主动担责。
记者了解到,排查过程中也遇到一些“梗阻”,比如一些居民自建房,没有物业管理,属于居民自治型物业,网格员想要入室排查常受阻挠,“这些老房子有些一楼是商铺、二楼是民房,普遍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建设标准低、失修失养严重,有些还伴随着居民违规搭建,存在较大隐患。”住建人士表示,这些旧房子如果再违规装修拆改,隐患一触即发。对此,排查人员只能借助社区和属地执法部门力量开展整治排查。据悉,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既有建筑27077栋,面积10057.29万平方米。(孙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