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涨幅虽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宏观调控预期目标,消费市场供需基本平稳。
从CPI“篮子”商品价格变化情况看,10月份,占CPI较大权重的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4.0%,降幅比上月收窄2.9个百分点;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2.5%转为上涨15.9%;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扩大1.0个百分点,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32.2%和35.7%。
“分结构看,鲜菜、能源价格上涨是推动CPI涨幅有所回升的主要原因。”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说。专家分析,部分食品和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扩大,显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正向部分终端消费品传导。据统计,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叠加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3.5%,涨幅比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
“展望今年后两个月,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蔬菜供应总量充足,居民消费领域商品和服务供给充裕,CPI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全年物价预期目标能够顺利实现。”郭丽岩分析。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冬有可能形成拉尼娜事件,出现极端天气,这将对部分地区蔬菜、水果生产造成影响,给民生商品供应带来一定压力。
虽然业内人士普遍预计,10月PPI同比涨幅很可能已达到年内最高值,但当前家装等多个行业出现价格上涨,大宗商品价格向部分终端消费品价格传导的压力不可忽视。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