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警方周刊

陈宗勇:怀热忱之心,守“城市心脏”

  2014年,无锡开启地铁时代。三阳广场站作为1号线与2号线的换乘站,出口多、商铺密、占地面积大,堪称无锡地铁的心脏。七年来,他扎根车站一线,时刻将站区平安、乘客出行、群众利益铭记于心,先后查获各类违禁品130多件,排查风险隐患376处,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4万余元,用辛劳和汗水筑牢了一方平安高地。

  陈宗勇,男,43岁,中共党员,交通治安分局开原寺站派出所民警,从警以来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7次,连续4年获评优秀公务员。

  他是站区“活地图”,41个出入口120余家商铺了然于胸

  从军营跨入警营,陈宗勇笑称自己是养兵千日,突然就上了前线。面对着新的身份和琐碎繁杂的地铁警务,他从零开始学习、总结。从东林广场站、五爱广场站到“超级大站”三阳广场站,陈宗勇靠着自己的认真劲,把地铁公安工作彻底摸透了。他的办公桌上还放着一张A4纸,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23项每天要做的工作,随时供自己查漏补缺。

  三阳广场站占地6.2万平方米,覆盖2条主路和14条延伸路,站区内41个出入口四通八达,沿路还有120余家商铺。为了摸清路线,陈宗勇一头扎进这个错综复杂的“地下迷宫”,靠一双“铁脚板”走了十余天,踏遍了站区每个角落。哪些进出口客流大,哪条街区有变电站,哪个监控探头对应哪个安检口,换乘公交需要去到哪个口……他都了然于胸。他的制服口袋里也总是揣着一张详细的站区地图,以便乘客更快地辨别方向、少走弯路。今年“五一”小长假的一天傍晚,一名外地来锡女乘客在地铁中遭遇猥亵,嫌疑人得手后逃离。凭借着站区内工作人员的高效联动,陈宗勇第一时间赶到,并通过该乘客碎片化的陈述中出现的“商业大厦、甜甜圈、星巴克、文具店”四个关键位置迅速研判,在脑海中拼接出嫌疑人的逃离路线,从接到报警到抓获嫌疑人仅花费20分钟。

  他是地铁“整容师”,细微处的安全隐患都逃不过他的慧眼

  地铁巡逻工作“年年岁岁路相同,时时刻刻事各异”。为确保乘客安全出行,他眼勤脚勤,巡逻不断。一次,陈宗勇在例行巡查时发现一处地铁冷却塔栅栏门及塔门均未关闭,塔内多个阀门处于无保护状态,考虑到一旦未成年人不慎进入,后果难以预料,就立刻联系站区工作人员进行整改。类似的风险隐患,七年间他共发现376处,督导地铁站区落实整改措施800余项。

  三阳广场站区铺面林立,盘查商铺也成为陈宗勇工作的一大重心。根据站区结构特点和商铺具体情况,他巡逻观察,对可能的隐患点进行评估和整改。灭火设备外箱受损,他亲自搬来新的设备;灭火器落了灰,他拿着抹布擦拭干净;雨天提醒商家注意积水,阴天时刻关注地砖湿滑。除了最核心的消防安全监管工作,消费纠纷、财产遗失、劳资纠纷等也时有发生,为了更好地落实工作,他常利用休息时间走访各个商铺,记录站情民意。有的商铺问题较多,他就不厌其烦地去沟通、去督促。“就算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为了站点安全,也得把它啃下来。”陈宗勇如是说。站点有一家规模不大的旅馆,老板是个年轻人,面对陈宗勇三天两头的走访盘查,他起初对陈宗勇并不待见。但陈宗勇用实诚与热心逐渐感化了他,得到了他的信任。今年7月,两人更是携手挽救了一个在旅馆轻生的女孩。

  他是群众“贴心人”,炎夏翻遍12个垃圾桶寻找失物

  从警以来,陈宗勇时刻牢记父亲的话,“穿上警服,就要当好人民的警察”。地铁民警除了正常巡逻,最多的事情就是和乘客打交道,而他能做到七年如一日,竭尽所能为乘客服务。今年5月底,一名乘客经三阳广场站换乘2号线前往小桃源站的过程中丢失一个装有公司印章、执照等重要资料的纸袋,4小时后才发现,找到当时正在巡逻的陈宗勇时已错过了最佳的寻物时机。但他接到求助后,第一时间梳理该乘客动线,通过调监控、查询地铁后台信息等方法发现了失物线索。原来,纸袋被一位拾遗乘客丢进了梅园菜场的垃圾桶,该垃圾桶又经清运工转运至梅园菜场的垃圾中转站。乘客本人听罢都觉得无望,陈宗勇却抱定希望不言弃,带着辅警赶到垃圾中转站,顶着初夏的暑气和垃圾场弥漫的难闻气味翻遍12个垃圾桶,最终为乘客寻回遗失的纸袋。“我就想着,我能实现的就尽全力去实现,让乘客满意。”

  乘客的小事在陈宗勇眼里就是自己最重要的事。七年来,他先后帮助找回走失人员147人,查找各类遗失物1995件,帮助历史遗失物找到失主78人,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4万余元,调处化解矛盾纠纷39起。(尹雪、徐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