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警方周刊

寻子路上奔波27年的他们,终于圆梦了

  岁月漫长,斩不断血浓于水的亲情;时空阻隔,挡不住千里寻亲的脚步。今年以来,江阴市公安局充分利用公安大数据、图像识别、DNA比对等侦查破案新技术新手段,尽最大努力帮助离散家庭实现团圆。近日,该局探索使用亲缘人脸交叉比对法,成功突破一起拐卖儿童积案,失踪27年的被拐儿童终于“回家”。

  幼童被拐 去向难觅

  1994年9月14日,江阴市公安局接到暂住该市的四川仪陇籍男子周某洪报警,称其年仅4岁的儿子周某俊失踪了,可能被老乡拐走。接报后,江阴警方立即开展走访排查工作,明确是周某洪的老乡赵某与吴某共同作案将孩子拐走。案发后,警方奔赴多地开展对犯罪嫌疑人的追缉工作。1995年9月,吴某、赵某被四川南充警方抓获,交代当时将周某俊带到广州后,又通过中间人将孩子拐卖至广东省汕头市。因案情复杂,且受当时侦查技术手段限制,被拐男童周某俊始终下落不明。

  在此后的日子里,寻人启事、分发传单、赴外寻找……周某洪一家用尽各种方法,一直在追寻儿子的下落。和周家人一样,从未放弃的,还有江阴警方。随后多年,江阴刑侦部门曾派出多名侦查人员赴四川、安徽、上海、浙江和广州等地开展工作,但始终没有明确中间人的具体身份,案件陷入僵局。

  案侦重启 再陷困境

  今年,公安部部署开展“团圆”行动后,江阴市公安局迅速响应,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专案组重点攻坚,全力查找被拐失踪的周某俊。

  2021年1月,专案组赶赴四川成都,重新提取周某俊父母等5名亲属的DNA样本并做出完整数据录入系统,同时收集了周某俊4岁被拐时的正面照片以及其父亲和弟弟目前的照片。

  此外,专案组又赶赴四川南充调取了当年吴某拐卖案的案卷,重点询问了已刑满释放的吴某当年的拐卖细节,查明当年周某俊被吴某带至汕头市两英镇后,其找同乡邓某帮忙寻找买主,邓某又通过龙某将孩子带至罗某家中,最后通过中间人钟某将周某俊卖给他人。

  此次侦查人员突破传统思维,充分利用图像识别等侦查手段对比查找线索,经连续多日蹲守,终于在广东汕头抓获了负责转卖孩子的中间人钟某,钟某交代下一级收买人为赖某。但赖某已死亡多年,通过访问其家人和邻居,明确1994年时赖某是曾带一个小男孩回家住了几天,但无人能够提供小男孩的去向,仅有的线索再次中断。

  侦查主导 刑技助力

  这次,专案组调整了思路。侦查人员分析,从已经找到的涉拐中间人邓某、钟某、赖某等人来看,彼此熟悉;访问赖某居住的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派出所以及附近居民后发现,该镇居民一贯就有生儿子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据此分析周某俊被卖在两英镇附近的可能性较大。

  就在案件的侦查工作陷入僵局时,江阴警方拓宽侦查思路,决定使用亲缘人像交叉比对的方法。随后,侦查人员通过全国人像比对系统,将周某俊4岁时照片与汕头人像库比对,比中数据量过大,指向性不明确。分析同父母兄弟间应有遗传学相似成分,侦查人员遂将周某俊亲弟弟周某林的照片与汕头人像库比对,将两次比中数据的前14名人员导出碰撞后,发现了同一名比中人员赖某成。

  进一步调查户籍资料发现,其父赖某水1948年出生,年龄明显偏大;赖某成与妹妹赖某玉的出生日期均在1992年,且只相差一个月,明显不符合正常生育规律。调取赖某成家庭成员照片比对查看,发现赖某成与父亲长相明显不符,同时,侦查人员又调取周某俊家庭全体成员照片与赖某成进行比对,发现其与周某俊父母相似度较高。

  执念打拐 一朝圆梦

  9月17日晚,好消息传来,DNA实验室确认双方符合亲缘关系,赖某成就是当年被拐的孩子周某俊。

  9月19日,在江阴市公安局会议室,周氏夫妻看到赖某成脑后的疤痕,一眼便认出就是失散多年的儿子,一家人紧紧相拥、放声痛哭。在2021年中秋佳节来临之际,这个在寻子路上奔波了整整二十七载的家庭,终于实现了团圆梦。

  从1994年9月14日至2021年9月14日,27年来江阴警方始终坚持盯案不放,一代专案民警退休了,新一代专案民警接着上,累计三代公安干警100余名警力走遍苏、浙、皖、川、沪、粤6省10市,行程达数万公里,摸排疑似人员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