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无锡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合作昨日正式签约。运用信托模式开展校外培训预收费资金监管,我市创新手段加强预收费项目监管走向了实践。
近年来,培训机构预付消费迅速发展,“卷钱跑路”等恶劣事件时有发生,损害消费者权益。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要求将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明确收费标准、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进一步明确通过第三方托管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的要求。
市教育局重视加强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去年在我市部分培训机构试点通过收取保证金的方式实施资金监管。贯彻“双减”政策,保护本市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市教育局、市金融监督管理局与国联信托三方联动,在全国率先提出了采用信托模式监管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的方案。“信托具有‘财产独立、风险隔离’两大制度优势。”国联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卫平在发布会上介绍。在该模式下,预收费资金将先进入国联设立的服务信托资金专户,独立于收付双方。今后,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实时在线察看全市校外培训机构招生、收费、授课等情况,进行实时管理。相较于培训机构自身开立银行监管户,信托模式更符合“双减”政策“第三方托管”的要求,也从源头上防范了培训机构挪用资金、“跑路”。
预付资金如何操作?据悉,国联信托开发的教育服务信托系统与“灵锡”APP、无锡市民办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已实现对接,并于10月19日在全国率先上线。20日,全国首单也随之落地——无锡朗悦培训学校(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一门“六年级分级阅读”课程在“灵锡”APP上完成签约。APP内可实现关于课程查询、签约、缴费、退费、跑路举报的一系列操作。“如果培训机构正常履行培训义务,国联将按培训进度定期向其划付培训费。如果培训机构‘跑路’,家长通过‘灵锡’APP举报后,教育主管部门将去核实,核实无误国联信托将向消费者退费。”周卫平说。
此后,我市校外培训行业将全面实施信托监管模式,该模式也将逐渐向体育健康、商业零售、房产租售等其他涉众预付消费领域推广,全面加强我市涉众预付资金管理。(崔欣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