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五年级的学生乔筠然有一双妙手,她设计制作的无锡留青竹刻作品于2018年、2020年两次获得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她的平面设计作品获“纸美东方 风雅礼韵”2020第二届“礼纸”纹样设计国际大赛优秀奖。她还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这个清秀的“00后”无锡女孩还在为实现梦想不断地努力,希望能顺利通过专转本考试,进入心仪的院校深造,毕业后将设计与传统竹刻艺术结合,让这项非遗文化在家乡的土地上发扬光大。
竹刻艺术在这个家族已传承五代
无锡竹刻历史久远,技法多样,风格清雅古朴,留青是竹刻阳文雕刻的特殊形式。竹刻艺人在未经刮去外皮的竹子表面写字绘画,再将图文以外的表皮铲掉,形成以竹青为凸起图纹、竹肌为衬底的阳文雕刻,这种雕刻方法就称为“留青”。
在无锡,有一竹刻家族以“双契轩”为斋号,故世称无锡“双契轩”竹刻。“双契轩”竹刻由张瑞芝创立,以父女、母子、母女形式传承竹刻技艺,历经120年不衰。2008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以“双契轩”为传承主体的“无锡留青竹刻”名列其中。乔筠然生于无锡“双契轩”竹刻世家,她的外公和母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锡留青竹刻的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她正是“双契轩”的第五代传人。
虽出生于无锡“双契轩”竹刻世家,乔筠然的童年却并没有被竹刻艺术支配着度过,相反,她在外公乔锦洪的疼爱中自由自在地成长。或许受家庭艺术氛围的影响,六年级时乔筠然被外公问及兴趣爱好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画画!”从此以后,她便开始学习绘画艺术。“初二时,外公给我讲述了家族中传承竹刻艺术的历史和竹刻的传统技法,我立刻就对这门家传手艺产生了极大兴趣,开启了留青竹刻的学习之旅。”乔筠然说。
当技艺水平、文化素养双高的传人
初学时,乔筠然在妈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留青竹刻台屏《天道酬勤》。此后,除了参加美术培训班继续学习绘画技能外,每个双休日和寒暑假都泡在了外公和妈妈的工作室练习竹刻。
竹刻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练习时出现失误是常事。练习圈边时,经常控制不住刀尖的走向,一下就滑出了图案;在练习铲地时,偶尔用力过猛就会导致手指受伤;在练习分筠时,刮刀稍一用力,作品顿时韵味尽失……“雕刻是一门一直做减法的艺术,出现一次失误就可能无法挽回。”乔筠然坦然道,“正是在一次次失败中反思,我的竹刻技艺才得到了提升。”2018年,乔筠然的留青竹刻作品《春花挹露》获梁溪区“小工匠”征集评选最高奖——“最佳创作新秀奖”。几年后,乔筠然又凭借作品《月季蜻蜓》在省、市级工艺美术类评比中斩获佳绩。
“双契轩”传承五代,每一代都肩负使命。“与竹为伴,以竹为则”,做人应如竹之谦逊有节,做事应如竹之高洁正直。乔筠然牢记家训,并以此作为行事准则。
作为家族中唯一一个正在接受专业院校艺术教育的传承人,她在学校汲取设计、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课余时间钻研竹刻技艺,致力于把设计与传统竹刻艺术相结合,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名兼具高文化素质和高技艺水平的非遗传承人,让更多人欣赏、感受竹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