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次居家服务,我的右侧肢体功能有了明显好转,现在终于不用那么麻烦家人了,我对自己的身体又有信心了。”近日,新吴区康复医院的医生来到肢体残疾人赵先生家中,为他进行居家康复服务。明天是国际残疾人日,据了解,新吴区今年在全市率先开展居家康复托养项目试点,首批服务人数为120名,一个多月来已开展服务300余人次。
新吴区残联人士介绍,今年以来,该区大力推进居家康复、托养服务,把专业服务送到残疾人家中,进一步打通残疾人康复托养的“神经末梢”。为此,新吴区成立残疾人康复托养供求服务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场地,内设康复咨询区、服务演示区、康复指导评估室等区域,面向辖区16-59周岁行动不便的重度肢体及智力、精神残疾人,开展康复、托养需求摸底、评估,同时联合专业服务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一对一”居家康复治疗、健康护理、心灵关爱等服务,并为每名服务对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为了保障服务质量,新吴区还建设区残疾人康复托养智慧平台,在线跟踪、监管各机构服务开展情况,建立服务全流程动态监管机制。
居家康复服务的项目主要包括为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运动疗法、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为精神残疾人提供精神状态诊断、用药管理、心理治疗;提供个人清洁护理、健康管理等。这些服务不仅给残疾人家庭减轻了负担,还实笃笃地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专业的服务。家住旺庄街道的张先生是肢体先天残疾,开展居家康复托养项目以来,中心每月定期派专业护理员上门为其提供助浴、理发、按摩、口腔护理等服务。
据悉,明年新吴区将把居家康复托养项目推广至全区所有街道,并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和内容,力争到“十四五”末,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服务率不低于95%,确保把优质的康复、托养服务送到每一位有需求的残疾人身边。 (小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