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租房安全管理,特别是涉及用电用气、租住安全等顽疾,一直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重点。如何破解这一乱象,考验着各级管理部门的智慧。今年下半年以来,宜兴市公安局联动各职能部门开展了群租房“清患安居”行动,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专项治理“组合拳”,进一步织牢群租房“安全网”。
安全与民生,一个都不能少
走进宜城街道下漳社区的一间群租房内,各种家用电器摆放有序,灭火器、逃生绳、烟雾报警器等物防设施一应俱全,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电线裸露、烟头散落一地。该社区安置房较为集中,周围厂企众多、外来员工租住密集,群租房数量在全市排在前列。经排查,像这样改造过的群租房有130余间。
宜兴公安深刻把握好“从严加强群租房安全管理”与“充分保障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需求”两者之间的关系,联合消防、供电等部门,一同指导帮助房东、承租人积极整改安全隐患,拆除、改造影响灭火救援和疏散逃生的栅栏,维护安全居住环境。
针对承租人安全充电这一基本需求,积极与住建部门、农业银行等单位沟通协调,引进由农行和科技公司合作开发的智能集中充电桩,并抓好日常维护管理,确保设施方便、实用,有效解决承租人日常安全充电需求。
截至目前,该市已指导整改安全隐患245处,新增消防器材设施486个,新增逃生设备246套,清除影响逃生杂物128处,安装23个点位共计230个充电接口。
强化底线思维,下好排查“先手棋”
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分隔成了5间,最小的一间只有10平方米左右;房间的墙壁上乱七八糟地拉着电线……这是宜兴某社区一处“群租房”内的情形。前不久,宜兴市人口管理部门民警联合属地派出所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对群租房进行突击整治。
群租房带来的社会问题和安全隐患,是社会治理领域的一道“难题”。宜兴公安结合该市“安全生产百日执法行动”部署要求,在群租房安全管理领域组织了一次为期3个月的执法查处集中攻坚行动。以城郊接合部、城中村、农村自建房为主要整治目标,全力整改群租房安全隐患,对显见性隐患立行整治,对较大安全隐患且一时难以整改的立即予以取缔或责令停租,对拒不执行的采取安全保护“熔断”措施。持续开展群租房“控增去存”回头看,不断压减全市群租房基数,确保群租房“零新增”。
期间,通过集中整治处罚群租房房东13人,对3家拒不执行整改要求仍擅自出租的采取“熔断”措施,宜兴市群租房总数已从1832户降至531户,去存率达71.02%。
以常态促长效,助力规范管理
群租房安全隐患多,违法犯罪情况发现难,宜兴公安将群租房整治纳入长效动态管控机制当中,有力推进整治工作有效落实,为群众撑起安全“保护伞”。
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主体责任,完善市群租房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坚持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经验、剖析问题,开展政策研究、业务指导,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攻克一批群租房安全管理难题,为群众解决一批急难愁盼的问题。
同时,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培训,切实让安全意识、自防知识深入人心。今年以来,共开展专题宣传活动7次,组织开展消防逃生演练6次。
“群租房的管理还涉及电力、燃气、住建等多部门,只有大家形成合力才能取得长久效果。”为此,宜兴公安积极与多部门沟通,形成联动机制,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更加全面掌握群租房底数,有针对性开展工作,解决群租房隐患多的难题。从“清患安居”行动开展以来,该市公安机关累计走访排查群租房869户,更新人员信息350余人次,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并破获各类案件13起,查获违法犯罪人员27名,群租房整治效果进一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