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发布厅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提升民生幸福温度

空港经开区(硕放街道)“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纪实

  “太好了!这下出行方便了,也安全了。”家住硕放街道南星苑第三社区居民吴阿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群众的喜悦,源于社区近期完成的一件大实事——“暖星”开源路开通,解决了高速公路下涵洞通行不便的困扰,社区居民群众无不拍手称赞。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无锡空港经开区(硕放街道)坚持学史力行,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谋篇布局,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品质、优化服务举措、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努力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变为美好现实,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心走实。

  优化规划,引领美丽空港“大写意”

  立足群众眼里的“精、细、美”,聚焦城乡发展新定位新格局,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太湖湾科创带等部署,空港经开区积极推进《空港经开区产城融合规划及重点片区城市设计》规划编制工作,因地制宜,系统科学细化空港整体规划,从产业升级、交通路网、民生需求、生态美化等各方面不断提升产城融合和城市内涵。同时积极推进市级重点城市更新项目硕北片区规划工作,将与适时启动改造的老镇区连片打造未来空港新城的重要“核心区”。

  优化规划的同时,补齐短板,提升城市管理“绣花功”。街道试点“一张网”融合管理模式,优化重组38个网格,整合城管、综治、安全环保执法力量,打造全科化网格员队伍。推进“综合执法立标区”建设,建成南星苑第三社区立标区城管工作站,打通城管执法服务“最后一米”;试点环卫保洁一体化作业,推行“一把扫帚扫到边”作业模式;科学合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安装垃圾分类收集亭棚260余个。新建改建公厕12座,新增厕所开放联盟单位50余家。全年拆除违章24万平方米,清理乱种植25.26万平方米,对57条背街小巷落实常态化管理。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道路提升改造等,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主镇区主次干道上安装500余杆集智能安防、宣传屏、应急广播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路灯,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安全度。

  精心建设,勾勒品质城市“工笔画”

  街道投入资金近12亿元,完成了南星片区、新宅路、新农路等16条道路以及里夫泾浜生态河道、市民广场东北角景观提升改造、墙宅路停车场新建等重点民生项目。香楠佳苑、新锦园、润硕苑3个老旧小区,市民广场西北片区、香楠邻里生鲜市场提升改造以及颐养园二期扩建工程确保年内完工。总投资48.5亿元,启动锦硕苑续建、丽景佳苑二期南、丽景佳苑三期东以及丽景佳苑五期4个地块约6000余套安居房建设;加快推进硕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梅村高中空港分校、吉祥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的新建。这些项目总投资达60亿元,涉及范围之广、资金投入之多、设计标准之高,均创历年“空港之最”。

  精准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优美“气质”新生态。街道PM2.5浓度值、优良天数比率综合指标在全市大气污染防治上走在前列,9月排名全市第一。建立中小企业危废集中收集点,实现危废“转存运”一体化管理。坚持铁腕治污,全年查实23家企业环保违法违规问题,全部交给区执法部门处理。坚决落实“河长制”,辖区69条河道34名河长共巡河5335次;扎实推进“美丽河湖”三年工作任务,年内完成里夫泾浜、川桥头等6条河道清淤工程,基本完成镇区企业污水管网改造、验收工作,全力改善和提升人居生态环境。

  落细落小,推进惠民便民“一刻钟”

  街道成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指导组,初步建成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二级便民服务网络,实现政务服务就近能办、少跑快办,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依托“一张网”精细化管理,将“帮办代办”业务下沉到社区内部小网格,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服务需求,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进到“最后一米”。全年发放各类补助资金合计1436.5万元,新增就业人数32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2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双向赋能,多层次推进“幸福来敲门”。党员干部发扬务实作风,“进”助推、“合”资源、“通”渠道、“融”力量,整合机关部门、优质企业等资源,以社区队伍建设为抓手,从技能培训到选优配强,进一步加强社区人员配置,提升社工专业能力,优化社区服务效能。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此次“三进三解”活动,先后解决了居民停车、晾衣、绿化等实际问题20余个,解决企业所涉及的用地需求、企业招工、道路设施新增等30余个问题。启动“121”志愿者服务计划,即每周志愿服务不少于1次,每次服务时间不少于2小时,至少办1件实事好事,各社区呈现出“包干到楼栋,幸福来敲门”志愿互动场景。截至目前,空港经开区(硕放街道)共开展志愿服务442场次,党员志愿服务参与5719人次,参与服务累计时长96128小时。

  下一步,空港经开区(硕放街道)将继续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突出抓手,把准人民群众之“需”,把好实事项目之“效”,用点滴更新描绘发展新底色,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效能,打造营商服务环境“新品牌”

  以“进一扇门,办更多事”为服务目标,建设硕放为民服务中心“舒心办、放心办”便民服务精品品牌。完成 “一件事”改革,梳理服务大厅市场准入、税务、人社、银行贷款等关联业务,站在企业和市场的角度,通过标准化管理、集成化服务,定制具有空港特色的“一件事”项目清单,免除企业和群众来回跑、多头办、重复提交材料的问题,解决群众眼中的“一件事”和各部门眼中的多项业务不匹配的问题。截至10月底,窗口办件量逾4万件,网上办件量逾0.7万件,群众满意率保持在100%。打好创业就业政策组合拳,1-10月自主创业455人,创业带动就业1425人,创业担保贷款申请金额60万元,申请各类创业补贴58人次,金额30余万元,受理失业金2857人。

  防微杜渐,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链”。做好“一年小灶”转“三年大灶”衔接工作,深入推进涉爆粉尘、有限空间领域执法检查力度,扎实推进“厂中厂、小园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今年以来,共检查企业单位2601家,发现一般隐患2471条,已整改2219条,完成企业双控及标准化创建验收116家。完成24家沿街餐饮用户的“瓶改管”施工,完成南星苑、瑞港商业广场两个片区的燃气改造工程。充分发挥安委会牵头协调作用以及各专委会垂直管理的行业监管职能,构建经纬交织的立体监管网络,确保“全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