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3月1日起个人收款码禁用于经营性服务”及“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的话题,冲上热搜并持续发酵。这一消息源自央行近期发布的条码支付监管新通知,该新规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若商户还想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的收款码进行交易,就必须向收款服务机构申请商户收款码。那么,从个人码逐渐转变为商户码,锡城商户接受度如何?
昨日,记者走访了商业街和农贸市场,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商户基本都已经使用了商户收款码,而一些早餐店、小吃店、果蔬类小微商户或流动摊贩还在使用个人收款码。对于个人收款码将不得用于经营收款,不少受访商户仍持观望的态度,称自己生意利润薄弱,如转为商户收款码后会增加经营成本。
“以前申请过商户收款码,用过几天就没用了,个人收款码用着挺好,如果以后必须要改成商户收款码的话,我还是希望能多一些现金交易。”在荣巷农贸市场售卖蔬菜的摊主刘女士告诉记者,商户收款码要收取手续费,这对小本经营的商户来说是额外的负担,就没有继续使用。另一家售卖猪肉的商户说,自己1天1000元左右的流水90%都是来自移动支付,虽然目前使用的是个人收款码,但是新规实施后还是会去申请商户收款码,同时,他也希望政策实施后,能够照顾一下小微商户。
记者查询微信支付以及支付宝官网了解到,个人收款码一般会收取1%的提现费用,但针对商户,这一比例会被提升到6%,这也是许多小微商户们不愿意将个人码转为商户码的重要原因。对他们来说,每天的经营收入本来就不高,如果再承担6%的费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
为什么会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进行监管?收款码新规背后究竟有何深意?对此,无锡市银保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无锡市场主体中私营企业34.51万户,个体工商户61.30万户,个人收款码不会计入商户经营资金,长期以来一直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企业、商户违规使用个人支付宝、微信交易来藏匿经营收入的案例时有发生,收款码新规可以有效避免商家的逃税、避税行为,保证了国家的税收市场有序进行,同时让央行更好地管理支付市场,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国加快实施数字货币。此外,个人收款条码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跑分平台”,以高额收益为饵吸引大量人员使用个人静态收款条码与赌客“点对点”线上远程转移赌资,将赌资分拆隐藏于众多正常交易场景,扰乱了条码支付业务正常秩序,影响了涉赌“资金链”追溯机制的实效。
据了解,为了确保个人收款条码相关要求有效落地、业务平稳过渡,央行发布的通知设置了过渡期,要求支付服务主体全面、充分评估客户正常支付需求,制定配套服务解决方案。对于小微商户和个体经营者从个人收款转为商户收款,是否会有一些特殊政策也有待观察。(陈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