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慢性乙肝患者的观念中,患上乙肝就像被判了“无期徒刑”,一辈子都要活在疾病的阴影中。然而,在市五院副院长、肝病专家邱源旺看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如今,经过规范治疗,部分患者完全可以追求慢性乙肝临床治愈,进一步降低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的风险。
“医生,我有乙肝抗体了!”近日,40多岁的张先生拿着报告单来到市五院肝病科专家门诊,兴奋地对邱源旺副院长说。经过6个月的治疗,他体内已经产生乙肝抗体,经专家评估达到临床治愈状态。张先生患有慢性乙型肝炎,6年来一直服用治疗乙肝的抗病毒药物,长期用药让他有了想停药的念头。半年多前,张先生就诊时,邱源旺发现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滴度已经下降到很低水平,实现治愈的概率非常高,建议他进行免疫联合治疗。这让张先生很是期待,立刻表示愿意接受此方法。专家结合病毒DNA、肝脏硬度、血常规,对患者进行了全面评估,为其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避免或减少治疗过程中身体产生副反应。坚持治疗半年后,张先生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实现了临床治愈,可以停药了。
邱源旺副院长表示,常规乙肝血清学检查项目中,表面抗原转阴是众多“肝友”梦寐以求的事,这是因为表面抗原转阴和临床治愈有关。临床治愈是指患者停止治疗后仍保持乙肝表面抗原阴性、HBV-DNA检测不到、生物化学指标正常、肝脏病变改善。临床治愈的出现,标志着慢性乙肝的持久免疫学控制,是目前国内外指南所推荐的理想目标。“临床中像张先生这样的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的有很多。”邱源旺说,近年来随着全国乙肝病例治疗大样本总结、市五院的临床经验积累,证实部分患者可以追求临床治愈。
“一般来说,有两种人群是有条件追求临床治愈的。”邱源旺说,一种情况是,部分患者长期口服抗病毒治疗,乙肝表面抗原下降到一定水平,评估后可通过联合长效干扰素的免疫治疗,实现表面抗原完全消失。此时患者可以停药,没有传染性,达到临床治愈。还有一种情况,从未用药治疗的乙肝患者,医生根据其情况做相关检查、评估,结果如达到表面抗原水平低、病毒数量少,也有较大可能实现临床治愈。专家表示,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有一个误区,即认为只要肝功能正常就无须治疗。其实,这往往让患者错失治疗机会,未来发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其实,乙肝患者应该在专科医生的评估诊断下进行规范治疗,尤其是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的人群更是不能等,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逯恒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