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不断完善现代、高效、智慧“巡处一体”新模式,构建全域覆盖、全时响应、立体智能、攻防兼备的现代巡防警务机制,推动街面巡防迈向精准化、凸显预警性,巡处质效由“传统型”向“智慧化”转变。全市违法犯罪警情降幅位居全省前列,街面可防性案件降幅超50%,零发案小区占比达84%;上半年群众安全感99.49%,列全省第一。
屯警街面、全域联动,打造快速反应的战斗集群
近日,滨湖公安分局鸿桥路警务工作站接到报警,大箕山家园有人盗窃。民警立即赶赴现场,上楼途中,发现一名擦肩而过的可疑男子。面对盘问,男子言辞闪烁试图逃跑,被当场控制。经搜查,民警在其身上发现一盒开锁工具,并在该栋居民楼的一个角落找到一只金手镯。经审查,嫌疑人唐某对盗窃事实供认不讳。
市公安局聚焦“智慧”、紧盯“实用”,以挖潜力、增效率、激活力为导向,全面开展城市巡防处置一体化改革,综合考虑人口密度、治安状况、警情数量等因素,建成33个现代警务工作站,实现城区全覆盖、城郊及农村地区全辐射,形成屯警街面、全域联动、快速反应的战斗集群。
“我们按照‘城中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警’的思路,将警务工作站辖区划分为72个巡区,设定130条必巡线、147个必到点、57个固定驻勤点。”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负责人吴敏强介绍,以巡区为基础、以警务工作站为依托,市公安局实行棋盘式布警、网格化巡处,配备了495名民警、1485名辅警,24小时承担警情处置、巡逻防控、打击犯罪、应急处突、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等职责。
去年11月12日傍晚,华灯初上,川流不息的无锡城东街头,一阵急促的呼喊声引起门楼警务工作站民警的注意。民警循声而至,当场将一名抢夺金店后夺路而逃的犯罪嫌疑人制服。从案发到嫌疑人落网仅用时12秒。
群众越是需要民警的时候,民警越是要及时出现。市公安局充分发挥警务工作站街面综合性防控中心的优势作用,在主次干道、重点部位、背街小巷常态化落实3600余名站所队警力、1000余名交警铁骑、24支PTU武装巡逻作战单元,融合警网格力量,规范警务处置流程,实现白天见警车、夜间见警灯、身边见警察。
为大幅提升布警精度、响应速度、打防准度,市公安局还通过科学动态布警、错时错峰用警,形成响应时间短、巡逻防控频、警情处置快的“短频快”模式,大大增加了队伍实战效能,警务工作站覆盖辖区处警时间降至5分钟以内,重复报警率降至2.73%。
资源整合、功能聚合,构建系统有序的机制链条
近日,经开公安分局贡湖大道警务工作站接到报警,某酒店房内有可疑人员,民警立刻赶赴现场,刚走出酒店电梯,就遇到4名神色慌张的男子,询问相关情况时,4人支支吾吾。经检查,发现4人随身携带多张银行卡,十分可疑。经审查,4人交代在境内收购银行卡,再转卖给境外犯罪团伙用于诈骗。经过循线追踪,警方陆续抓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嫌疑人11人,缴获涉案银行卡20余张。
为形成无缝隙衔接、无死角覆盖、高效率运行的格局,市公安局不断优化职能、完善流程,构建环环相扣、系统有序的完整机制链条,实行警务工作站全量接警,细化分类派处流程。目前,警务工作站日均接处警39.5起,覆盖区域内派出所日均接处警情降至个位数,降幅超90%。
市公安局积极推行车巡、步巡、骑巡、机巡、视巡“五巡联勤”,形成以情指中心为龙头,警务工作站、派出所为犄角,交警外围封控,巡特警应急增援的联防联控联处“一中心四联动”机制,做到一点发起、四联齐动、互为支撑。
在统筹整合街面巡防力量履行好主责主业的基础上,市公安局积极主动开展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警务工作站在交通高峰时段将警力重点投向路面、疏堵保障,在平峰时段巡查纠违、保障路面循环畅通,夜间多警种联合查禁、严密重点车辆监管,进一步扩大交通安全管理覆盖面,累计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7.9万余起。
“妇联家事”调解室、警笛军哨服务队、物管义警……一批充满热情和活力的群防群治队伍不断涌现出来,延伸了“巡防线”、扩大了“守护圈”。市公安局坚持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吸引社会组织和力量参与治安巡逻防范、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组建80名司法调解员和律师驻站调解团队,4.7万名专职巡防保安队伍,23.5万人的群防群治队伍。
数据赋能、智慧驱动,产生多元融合的“化学反应”
如今,每个警务工作站都配备有最新版本的实战指挥平台,所有数据资源实时汇聚到大屏幕上,形成立体化、智能化、全时空、全覆盖的“大巡防”格局。警务工作站还与周边区域视频监控网络联网并线,建立空中视频巡逻与街面实地巡逻双向互动,进行主动感知、主动防控,有效弥补空缺和盲区。
通过大数据赋能,公安机关实现了智慧导巡、高效处警、精准打击,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副支队长杜焰清表示,开发建设的“大巡防”智慧实战平台,全面接入人像识别、车牌抓拍等智能感知前端,有效整合了警情、警力、装备等28个系统数据资源,大大提升了巡逻效率。
“有群众报警称某酒店内有卖淫嫖娼情况,请前往核查!”12月2日20时许,接到指令后,正在附近巡逻的新吴公安分局天山路警务工作站副站长张石磊立即前往处置。途中,他利用警务终端查看情指中心推送的警情背景信息、现场执法规范,确认报警人位置、收听报警电话录音。
“过去出警最困难的就是不了解现场情况,现在‘巡处一体化’平台的运用让我们能提前掌握信息,更有针对性地处置警情。”张石磊介绍,他们所配发使用的5G移动终端,会实时主动向一线处置警力推送人员、车辆、背景、视频等信息数据以及执法规范、处置指引,提高了处警效率和专业水平,实现巡逻处警从“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变。
AR识别眼镜进行人车识别、图传头盔适时记录现场情况、电子抓捕手套利用低压脉冲电流协助抓捕嫌疑人……既要让民警甩开膀子干,也要为民警配上“千里眼、顺风耳”。为提升实战能力,市公安局制定了警务工作站装备配备4大类71项标配和44项选配标准,针对商业综合体防护、水域人员搜救等不同应用场景,专门配置智能巡逻机器人、山林防火警用无人机等“黑科技”装备。今年以来,街面巡防力量累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606名,服务救助群众10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