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教育周刊

中小学如何实施劳动教育?

省锡中向全国展示劳动育人样本

  12月13日,“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在北京举行。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作为全国三个远程基层展示点之一,充分展示了其劳动育人的实践和经验。

  省锡中在去年暑期对封闭的自行车车库进行了贯通改造,开辟了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建构生活秩序的模拟城市街区,将原来散落在校园的学生银行、邮局等27种服务性岗位集中起来,由学生定期轮流提供公益性服务。校长唐江澎在街区与北京主会场连线,远程展示了大课间时学生们的工作场景。“我是匡园邮局的分拣员,我在大课间时负责分拣信件、杂志、报纸并送到各楼层、教室。”学生高瑞介绍。服务中心换水员陈禹成、烘焙小站的点心师秦瑄以及诚信超市经营管理团队成员杨怡婷也分别介绍了各自岗位的工作职责。街区外部的校园被分成36个包干区,擦窗扫地、拔草种花等劳动任务也由学生定期轮岗承担。此外,校园物联网农场内嫁接、栽培蔬菜等工作也是学生需要完成的。

  该校在多年的劳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唐江澎介绍,学校把握住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点,把校内场景中的相关工作设置成了学生的劳动岗位,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培养学生勤劳的生活习惯。在唐江澎看来,学生在校内能把扫地、除草等工作做好,也能养成责任意识和劳动习惯。此外,该校还根据高中生的发展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劳动课程。“我们学校的课程体系根据大学专业大类设置,其中工程专业大类,学生按照专门的学习方式完成工程设计和工程成果制作等,培养工程思维,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工程能力,为成为未来大国工匠、工程科技的领军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唐江澎说。

  基层学校当如何推进劳动教育?唐江澎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在远程连线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他认为,劳动教育应走出概念过度泛化和过度依赖评价这两个误区。脑力劳动、兴趣活动、社团活动……什么都往劳动这个筐里装,会导致“动手实践、出力流汗”这一重点形态被弱化。另外,不能总等“顶层设计、课程体系、教材装备”到位,不能总强调“没有课时”“缺少师资”,也不能期待“劳动教育什么时候进中考、进高考”。“我们主张因地制宜利用、创设与学生密切关联的现实情境,重点突出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切实让学生劳起来、动起来,劳其筋骨,勤其四体,培养勤劳习惯。”唐江澎提出了将家务劳动清单化,校园劳动岗位化,服务劳动学分化和创造劳动课程化四个建议。劳动教育应高度关注培养学生勤劳的品质。让学生从身边事干起,更能培养责任意识与劳动习惯。高中阶段劳动教育应注重创造性劳动成果,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学术品位、智慧和想象力,是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应当予以重视。(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