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对象,也是最大的民生。新吴区聚焦这两类人群的“急难愁盼”问题,把照护床位“铺”进老人家中,同时完善全区托育服务体系,推出“百千万”工程,多维度培育儿童青少年“法治基因”,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老”有医养 把照护床位“铺”进老人家中
“这个服务真是太好了,孩子们这下放心了。”家住鸿泰苑二社区的85岁独居老人程奶奶,因重度失能长期卧床,平时由子女轮流照护。如今几个子女也都60多岁,照顾起来十分吃力。老人子女在了解到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这项服务后,便联系社区申请安装了床位。硬件保障到位的同时,机构的专业医生和护理人员会定期到程奶奶家,为老人提供翻身、清洁、按摩等服务,指导老人用药,让老人在家就能够得到专业的护理。
随着社会老年化程度的加深和老年人带病率、失能率的不断提升,全社会的照料护理需求压力日益凸显。新吴区民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尤其是高龄、失能、残疾等特殊困难的老人来说,缺乏护理技能、缺少子女陪护、无力自我照料,一直都是萦绕在他们心头的“养老难题”。去年该区率先启动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左上图),采用“1+3+N”复合型居家养老模式,把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老年人家庭,让老人们“养老不离家”。服务内容涵盖生活照料、康复保健、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家庭照护增能、平台信息化等,进一步满足了老人居家养老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截至目前,新吴区已为215户老年人家庭“铺”好居家养老的“第三张床”。区民政卫健局人士表示,下一步将引导养老服务机构发挥专业人才、设备、技术的优势,将更专业的照料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在居家和机构融合发展过程中提升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完善长期照护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撬动社会资源介入为老服务领域,降低家庭养老投入成本,使老人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最优质、最便捷的医疗、养老、康复、护理服务。
“小”有照护 构建覆盖城乡的托育服务体系
全面落实“三孩”政策,托育服务是关键。新吴区紧扣“托育难”这一百姓关切,将托育服务作为生命全周期服务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多措并举完善全区托育服务体系。近日,《新吴区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发布。根据实施意见,到2025年,全区街道级示范性普惠托育机构全覆盖,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新吴区民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全区托育机构(右上图)有29家,备案托育机构11家,托位数2180个,每千人口拥有0-3岁婴幼儿托位数3.0个,到2025年,全区每千人口拥有0-3岁婴幼儿托位数将达4.5个,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标准规范、监督管理和支持保障体系基本健全。今年该区已请专家组对全区的托育机构进行了摸查评估,并进行规范管理。
目前硕放街道丽景佳苑社区300平方米的托育机构正在建设中,设计了55个托位;梅村街道正在建设中的七彩童年早教中心有1000平方米,设计了120个托位。这两家托育机构都将于明年上半年投用。明年该区将构建“1+N”托育服务格局,成立区级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引进专业托育团队进行指导管理,打造新吴特色的托育服务平台。并在各街道社区扩面托育服务站点,新建社区将建设不低于200平方米的托育服务阵地。
在提升托育服务的同时,学校卫生健康管理也很重要。据了解,新吴区卫生监督所推行学校卫生健康普法宣教“百千万”工程,让卫生健康法律入百所学校、进千间教室,影响万家万户,多维度培育学校和社会的卫生健康“法治基因”。创建“健康新吴”学校卫生普法云课堂品牌, 线上发布7部自制健康普法微课,传授校园卫生健康知识和法律法规。用活“国际课堂”,面向辖区两所外籍人员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治普法宣教。
本报记者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