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公示了202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江阴企业江苏中煤矿山设备有限公司的岩浆构造热演化区煤层瓦斯动力灾害防治理论与关键技术获二等奖。董事长黄汉财告诉记者,企业的这项最新技术成果在山西、陕西等地已经开始应用,“有了这项新技术,需要的人工少了,安全系数也更高了!”
从一个镇办企业到一家领先的煤矿智能装备科技型企业,中煤矿山在采煤装备领域已经深耕了近40年。黄汉财告诉记者,中煤的第一代产品是上世纪80年代采矿工具,如钎头、钎杆等,这类产品技术含量并不高,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煤矿山通过技术革新,引领了采矿领域的支护改革,企业才步入了创新的活跃期,“中煤矿山‘天宇’品牌的六大类产品为国内煤炭能源发展填补了空白。”
面对技术“无人区”,中煤矿山从来没有退却。采煤需要靠支护技术来建造巷道为运输提供便利,这项技术最初使用的材料都是木料,费料费时费力。“锚杆支护可以使开采效率变高,但井下岩石有硬有软,采用何种钻机更科学,这并无参考。”黄汉财说,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的帮助下,他们不断摸索、尝试,成功发现齿轮马达更适合中国的地质条件。而后,中煤矿山还参与起草了该项技术的国家标准。如今,企业生产的支护设备不仅被用在了煤矿开采领域,还被广泛应用在铁矿、金矿、铁路等领域。
“获奖新技术是与中国矿业大学长期产学研合作结出的成果。”黄汉财告诉记者,煤矿的“第一杀手”就是瓦斯,开采的深度越深,瓦斯的含量就越高,为了确保安全,只能选择停工,让瓦斯慢慢释放。新技术的研发成功,让深孔钻车拥有了“探头”,即便是在深度超过1500米的地方,也能一边打孔一边检测瓦斯浓度,并实时进行数据反馈。“如此,瓦斯作为另一种能源还能被及时收集利用起来。”黄汉财说。
“可以说,中煤矿山近20年的主题都是‘安全’。”从采矿工具向支护设备、深孔钻车不断延伸,中煤矿山的设备由小变大,企业也由弱变强,黄汉财说,不论产品、技术如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尤其是在近5年,中煤矿山一直坚持通过产学研合作,进行装备的智能化升级。目前主导产品智能化率已占全部产品的85%左右。
(唐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