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晚,很多市民的朋友圈刷屏“地震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12月22日21时46分在常州市天宁区(北纬31.75度,东经120.00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介绍,本次地震为1991年常熟5.1级地震以来苏南30年最大地震,也是距无锡最近、最大的一次地震。
记者联系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地震监测预报中心获悉,常州天宁区地震,无锡普遍有震感,市住建局工作人员接报震情后,迅速召开会商会,成立此次震情专职值班小组,24小时密切监测全市震况,加强持续跟踪监测,第一时间向市政府值班室作详情汇报,并及时将相关监测结果向市民公布。
据悉,我市有宜兴太华山测震台、马山测震台、军嶂山前兆综合观测台等地震观测台,这些测震台与监测中心大厅实时动态数据连通,从无人值守台站视频监控中可看到各个台站的运行情况,数据也是实时共享,一旦某个台站监测到异常数据,可第一时间向中心预报,确保地震监测“不断档”。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相关专家介绍,本次地震属于中小级别,在江苏常熟、宜兴、溧阳这一带的活动带上,几十年前都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本次地震发生并不意外。我国地形复杂,即使地质构造稳定的地方,也可能发生这种级别的地震。相关专家表示,中小级别地震一般不会造成灾害,市民无需过分恐慌。
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我市已建成使用40个应急避难场所,如市区北部的市北高中内、市区南部的尚贤河湿地公园一期内、市区东部的查桥实验小学内,以及市体育公园、胡埭人民公园、泰伯广场等全市各区的公园广场内,均配置了应急避难场所,初步形成南北布局、等级分明的城市防灾避难场所体系。这些应急避难场所包括设置在学校、广场、停车场和公园中的中心级和固定级避难点,同步向市民公布使用示意图,一旦发生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市民可以选择就近的应急避难场所有序逃生。(孙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