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来医院心理咨询,都要编各种理由跟单位请假,生怕别人知道,有时工作忙起来,还会错过预约时间,现在我只需要在互联网医院上提前预约,晚上都可以找专家咨询治疗。”日前,张女士表示线上心理咨询与治疗推出后,不仅保护隐私、不影响工作,而且不用再东奔西跑,更方便快捷,相比以前节省了很多时间。
群众健康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近年来,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服务临床、服务患者”为主题的“双服务”活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做群众知心人,全力做实10项民生实事,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有效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感和健康获得感。
“线上+线下”
做实心理健康大文章
■互联网医院上线:
扫一扫,让就医不再难
今年10月“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打破传统医疗的时空界限,如今市民只需操作一部智能手机,关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微信公众号,就能进入“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就诊。线上不仅有咨询导诊人员,还有诸多经验丰富的医师、药师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相应的解答与建议,令市民足不出户就能通过图文、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线上就诊和免费咨询。自互联网医院运行以来,咨询就诊人次日益增多,很多已在实体医疗机构精神或心理专科门诊面诊的患者,纷纷选择线上复诊,逐渐成为市民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新途径、新选择,有效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问题。
■成立校医心理育人联盟:
聊一聊,为师生心理护航
“听了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我们要重视心理健康,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应对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今年5月医院携手江南大学以及东南大学无锡校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成立“锡心525”校医心理育人联盟,针对学生群体提供的个性化、针对性心理健康服务广受欢迎。医院定期开展义诊咨询、专家讲座,推出家庭心理专栏,举办“医生进课堂”活动,并提供互联网医院免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以及心理危机干预及转介服务,倾听学子心声,解答心灵困惑;同时,积极完善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手册,通过线上督导、门诊见习等方式,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骨干,共同帮助学子缓解心理冲突、促进心理成长,成为深受师生欢迎的“心灵树洞”。
■搭建互动型心理健康平台:
测一测,心理状况早知道
疫情期间,医院积极关爱隔离人员与一线抗疫工作者心理健康,开展“抗疫同心、一起前行”心理关爱系列活动,搭建互动型心理健康平台,推出线上“市民心理健康自助测评系统”,开展线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根据测评严重程度,追踪回访干预,织密专业化心理健康服务网,为市民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同时,医院还定期选派党员志愿者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提供心理健康促进服务,定期为部队官兵开展音乐心理减压活动,定期为消防指战员提供心理健康评估、咨询、指导等服务,赢得市民及部队官兵的广泛喜爱与认可。
■举办线上心理健康服务沙龙:
听一听,抗疫“心”力量
疫情无情,音乐有爱。疫情期间,医院音乐治疗师们举办线上心理健康服务沙龙,推出音乐绘画、音乐引导想象等音乐治疗线上服务活动,帮助隔离人员和一线抗疫工作者舒缓情绪。医院还组织心理专家走进各类媒体,推出一系列线上直播专题访谈,录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防护”健康科普视频,编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筑起心理抗疫防护墙。
■推出云探视、云取单、云培训:
看一看,见屏如面
医院坚持服务民生,面对疫情,打破时空界限,面对患者家属无法来院探视的情况,推出家属云探视服务;针对部分市民亟须核酸检测报告却因故无法来院领取的情况,推出“云上取单”服务,为办理签证、商务出国、留学等相关人士提供便利;面向街道、企业、学校以及社区心理健康志愿者,开展心理健康云讲座、云培训,以线上、线下全覆盖的形式拓宽服务的可及度。
“聚焦+提升”
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
■精神科病房楼二期项目封顶:
提一提,努力改善就医环境
医院聚焦患者“急难愁盼”,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档增速。今年8月中旬,伴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完毕,作为我市“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项目的市精卫中心精神科病房楼二期改扩建项目,提前圆满完成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该项目主要包括一幢“Z”形共9层的住院综合楼、一幢6层的精神卫生福利院病房楼、一幢6层的后勤保障楼。项目预计将在2022年初完成整体外立面施工,力争2022年下半年正式启用,努力打造功能布局更合理、设施设备更先进、综合环境更优美的惠民利民工程,为更多市民呈上医疗新体验、健康新福利,用实际行动交上“为民办实事”满意新答卷!
■再次入选“太湖人才计划”:
引一引,解读高质量发展密码
医院坚持“人才强院、科教兴院”发展战略,力促人才工作从招引到培育齐头并进、多点开花。今年10月,医院柔性引进的岳伟华高端医学专家团队,入选“太湖人才计划”。该团队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国自然杰青及优青获得者岳伟华教授领衔,以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张岱教授、阎浩副研究员和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周振和教授、田霖博士、王军博士等多名专家组成,将重点围绕精神疾病“缺乏客观诊断生物标记物”和“缺乏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这两大瓶颈问题,通过创建无锡地区规范化精神障碍临床队列,构建多维度药物治疗评估体系,发现药物疗效个体遗传差异,寻找药物效应基因的药理新机制,形成一套可供临床使用,能够有效提高精神疾病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的科学工具,最终有效提升无锡地区精神疾病整体诊治水平。
■援宁援扬下沉社区:
亮一亮,医者仁心党员本色
疫情是一面镜子,检验的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反映的是医务人员的责任、担当与作风。面对疫情,医院选派16名医务人员援宁援扬,来到抗击疫情的最前线,选派30名医务人员下沉社区,参加核酸采样、核酸检测、疫苗接种、院感防控工作。援宁援扬抗疫人员,与南京、扬州人民并肩作战,转战在多个采样点,经常凌晨4点半起床,5点集合出发,在炎炎烈日下,在大暑高温中,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脸上布满深深的勒痕,防护服被汗水浸湿,他们不讲条件、不顾疲惫、不惧风险,参加了一轮又一轮全员核酸采样,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了疫情,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医者仁心、党员本色。
■开设特色专科门诊:
推一推,解决患者大难题
王阿姨由于头疼、失眠导致焦虑,而焦虑又加重了头疼,形成恶性循环。为根治像王阿姨这样的心身疾病问题,医院推出疼痛科门诊,由临床心理科将王阿姨转介到疼痛科,双管齐下,身心同治。经过一系列心理疏导与疼痛治疗,王阿姨的焦虑减轻了,头也不疼了,整个人看上去精神饱满。疼痛科门诊自推出后,因无须住院、无须开刀就能为患者解除疼痛困扰,而受到患者欢迎。此外,医院还开设戒烟、药学、中医护理等特色门诊,综合运用心理干预、行为指导及戒烟药物,帮助市民找到科学戒烟的方法,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用药教育、用药监护等服务,为市民提供中医特色护理疗法以及中医膳食、生活起居、情志调摄等中医养生保健指导,解决了市民治疗、用药、护理等方面的诸多难题。
■成立客服中心:
找一找,专注提升患者满意度
为更好地解决患者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医院成立客服中心,一切从细节入手,力求医疗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精细化,多点发力提升患者满意度。如,在各门诊点增加便民轮椅,方便老年患者,并安排导医协助独自就诊的老年患者挂号、缴费和取药;组织医务人员参与手语培训,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手语服务;将病区的四方凳换成靠背椅,义务为患者理发,夏季为患者提供盐水棒冰、大麦茶,冬季向贫困患者捐赠衣物鞋袜等,努力提高患者就医的舒适度。
这一项项举措都体现了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决心和作风。下一步,医院党委将以不断提高全市人民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为目标,以贯彻落实“三名”战略为抓手,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在“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道路上交出更加精彩的“精卫答卷”。
(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