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这一年里,无锡市教育系统摸索出了一套富有特色的学习方法,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走群众路线,精准把握教育领域里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力求把每件实事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中。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共确定了“协调推进教育资源建设、加快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创新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等,共5大类、14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每个项目均有市委教育工委领导班子成员认领,截至目前项目完成率为100%。
教育资源建设迎来新局面
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的党员们从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迎着上、证初心。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范良主动认领了“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中的“年内开建24所中小学幼儿园”这一教育资源建设重点项目,着力解决目前我市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充分的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怎样让教育资源建设步伐迈得开、迈得快?市委教育工委从源头上找问题、出对策。市教育局建立各市(县)区教育局负责项目统筹、工程建设监督检查以及“部门协同”“一月两报”等工作机制,指导督促各市(县)区加强政府各部门协同联动。在教育、规划、财政、住建等部门的密切沟通和协调下,土地指标紧缺、投入渠道不畅等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问题被一一攻克。
高标准建设学校,是城市优先发展教育的有力证明和发展高质量教育的基础,也是人民群众期盼的事。在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督促下,各项目规范建设,确保新建学校手续完备、程序规范、产权明晰。各市(县)区政府依法落实教育投入政策,保障学校建设资金到位,在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学校建设标准,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我市还将教育资源建设纳入对市(县)区政府教育履职督导,组建督导专家组赴各地开展督查。总投资约7.7亿元的梅村高中空港分校项目由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及其团队操刀设计,将通过屋顶花园呈现出梅里文化和校园风貌,值得期待。
在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督促下,我市2021年计划投资48.49亿元的24个基础教育资源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总计规划设置683个教学班,预计新增学位2.6万余个。另外,《无锡市“十四五”教育设施布局规划》也已启动编制,将根据区域人口增长特别是外来人口增长新情况、城市化发展新要求等,进一步加强区域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建设科学规划和布局调整。
教育质量发展呈现新成效
优质的教育质量,是人民群众关注的一大热点。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标,总结经验,创新做法,通过打破校际壁垒,打通师资共育、教学共研、课程共建等渠道,深化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推行集团化、联盟式办学等,确保学校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
大手笔投入资金,让部分条件相对薄弱的学校提升质量多了底气。全市累计投入改薄专项资金64.2亿元改善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校际的差距。截至目前,我市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改善提升工程完成率达到100%,位居全省第一。“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则给这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开了一剂“强心针”。11月23日,市教育局总结第二批“新优质学校”培育经验成果,启动第三批32所“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工作。前两批“新优质学校”共51所学校参加培育,都结合各自校情、教情和学情,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多个方面确立学校发展主题和建设目标,主动发展,推进改革创新。这些学校的可喜变化肉眼可见,从家长们用脚投票的行动中,可以看到市民对家门口好学校的认可。
让无锡人民引以为傲的高中教育,也在持续高品质、特色化发展。去年,我市入选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高中教育改革持续深入。以学科课程为基础,开展跨学科资源开发应用,实施学科融合教学的融合性课程,已经在无锡高中内开发并实施,诸如锡山高中的人文学科课程融合、无锡一中的课程思政融合、南菁高中的大美育课程融合等,都是各校为培养时代新人开展的校本化探索,已初见成效。此外,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实验也在全市中小学持续推进。全市65%的中小学校达到“智慧校园”标准,江南大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市第一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江阴市周庄实验小学这6所学校成为首批省智慧校园示范校。
孩子托管、培训监管有了新办法
学生课外培训负担过重,因孩子放学时间和家长下班时间不一致导致看护难等,都是教育领域的难题。党史学习教育中,教育系统的党员们在细学深悟中感受到:真正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今年,我市着力缓解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提供了暖心解决方案。市教育局牵头组织在129个社区、20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开设“七彩公益安心托班”,提供公益性暑期看护服务。31178名学生在安心托班里自主完成暑假作业,开展体育、艺术、环保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过了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家长袁波对“七彩公益安心托班”的服务赞不绝口:“我们要上班,祖辈又管不住孩子,送进校外培训班加重他们负担。安心托班里活动丰富、服务贴心,工作人员对孩子们很好,让我很有安全感。”
9月6日起,全市开启的“一校一案”特色课后服务项目,给众多家长解决了接娃乃至辅导难题。市教育局多次研究课后服务中的短板和难点,启动课后服务管理平台,各校利用自身特色和校内外资源,以更健全的作业管理机制,更为个性化的作业指导方案和更丰富的课后服务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目前,全市共373所中小学为58.27万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占比达90.53%。此外,课后服务时间和内容还在向普通高中延伸。不仅如此,依托“锡慧在线”平台我市线上教育资源日益丰富,累计推出3000多节线上公益课程,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市教育局在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方面用情、用心、用力,努力还“苦培训班久矣”的学生一个清朗、安心的教育大环境。教育部门雷厉风行,制定相关的行为规范、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全面推进培训机构综合治理,锁定全市890家学科类培训机构集中整治。“双减”政策颁布以来,全市共出动7500多人次,完成校外培训机构检查全覆盖,查处违法违规问题21起。在杜绝培训机构“卷款跑路”方面我市出妙招。市教育局会同金融部门启动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工作,率先对学科类培训机构的预收费资金实施监管,同时启动信托专户托管资金监管模式,保障广大家长的权益。
呵护孩子身心健康亮出实招
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广大家长关注的焦点,也是教育部门工作的重点。
学生的健康体魄在于运动,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显得尤为重要。我市各校在开齐开足体育课之外还会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体育“加餐”,帮助他们发展运动兴趣。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和课间活动中,老师们创编的特色课间操以及兼具趣味和锻炼效果的体育运动,让孩子们动起来、乐起来。还有暑假期间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的青少年学生线上体育运动会,让学生运动不停,收获不止。
保障师生的生命健康,还在于各学校科学、精准、有效地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目前,全市教育系统已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我市学校教职工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儿童分阶段有序地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聚焦群众所盼所求,我市教育部门将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摆在了培育时代新人的高度来看,亮出实招。《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建议》《无锡市校园心理危机预防、预警与干预工作细则》等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题培训、无锡市心理健康教学优质课评选等,推进各校开齐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无锡市“珍爱生命 润心成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月以及各级各类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增强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防护网络的防护力。呵护孩子的身心健康,需要家长一同努力。市教育局立足家庭教育办好“无锡网上家长学堂”,35场线上公益讲座为家长提供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新思路和解决方案,128万人次获益。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盼只有持续的新起点没有终点。我市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表示,会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不断为群众办成、办好实事的动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