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育周刊

深入学校 贴近学生 同频共振

惠山区关工委当好青少年守护者

  近期,惠山区关工委陆续前往省锡中实验学校第二小学、洛社中心小学、藕塘中心小学等学校了解“双减”落地后的课后服务情况,探索新形势下校外教育辅导站创新发展工作思路。走得离青少年更近,关心下一代工作才能更贴近青少年所需。今年,惠山区关工委于校内做好各类主题教育,于校外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环境,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提升工作水平、擦亮工作品牌、当好青少年的守护者。

  与学校同频共振,校外教育辅导站创新发展

  “魏爷爷,今年辅导站活动有哪些?”随着惠山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内涵建设推进和活动质量提高,积极参加活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多。“社区辅导站的活动一经发布,名额立马就被家长抢完,这样的喜人场面正说明辅导站的吸引力愈发强了。”惠山区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高大庆笑言,惠山区正深入推进“2+X”特色办班办站模式,以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为中心,辅以科普教育、文化辅导、兴趣技能培训等多样活动。

  以VR为载体的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吸引着惠山区惠南社区青少年的目光,该社区每周1-2次的VR体验活动涵盖红色教育、安全教育等主题。“惠南社区有5万多人,其中包括36个少数民族。为了促进民族团结,为少数民族青少年提供更多活动平台,社区成立‘同心·微眼’少数民族小记者团,他们的投稿数次登上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周报》。”高大庆说。

  多年来,一批校外教育辅导站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惠山区钱桥街道关工委连续五年开办“小升初”衔接班,为175名青少年提供服务;惠南社区“微光逐梦”双职工“全托班”、洛社幸福义工总站的“候鸟爱心驿站”等一批成熟的社区校外教育公益服务项目,让主题教育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校外教育辅导站创新发展要和学校“双减”落实同频共振。惠山区关工委副主任张国立在调研各中小学课后服务情况后表示,各级关工委要积极探索寻求校外教育辅导站创新发展与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实的结合点、融入点、新生点,制定校外教育活动计划方案,助推校外教育辅导站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线上线下主题教育无缝衔接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作为主线贯穿惠山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始终。

  今年,惠山区关工委遴选组织98名“五老”担任宣讲员,开展主题宣讲320多场,惠及青少年约5.3万人次。惠山区洛社镇关工委的“五老”宣讲员骨干力量正不断充实,“中国好人”、企业家、退役军人等一批先锋力量被吸纳到党史宣讲志愿服务队伍中,名为“红色电波、初心先声”的百年党史天天讲活动效果显著。阳山镇以“锡流”故事为蓝本创作情景剧、快板等文艺作品,在锡惠剧场、百姓大舞台进行巡回演出,为青少年“四史”学习聚集“人气”。

  惠山区的本土红色教育基地也被充分利用起来。该区全年组织走访英模人物和红色教育基地共260多次,3.52万人次青少年参与。钱桥、玉祁、阳山等地将活动设在溪南文化中心、青城导社、宗氏祠堂等一批新建落成的教育实践基地内,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惠山区关工委开发多种线上主题教育模式。钱桥等街道(镇)通过“五老”微宣讲、直播、空中课堂等新形式开展法治网络教育;长安街道关工委线上开展童心颂党恩——百名少年线上诵读红色经典活动,参与学生达3000多人次。

  法治教育力度不减,新举措带来新成效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惠山区常抓不懈的工作品牌。今年,惠山区关工委通过提升派出所关爱工作站质效,推动“双零”建设再出新成效。目前,全区已经建立13个派出所关爱工作站,实现了全覆盖。

  关爱工作站已成为惠山区关工委工作的一支“生力军”。记者采访了解到,惠山区前洲派出所关爱工作站“因情施策”,利用“警格+网格”融合优势,深入摸排辖区内“五失”青少年等重点关爱对象数量及特殊家庭数量。“挽救一个、欢乐一家、平安一片,我们组织社会民警、村(社区)干部、学校老师划片分工建立帮教小组,定制关爱模式,让帮扶更有针对性。”前洲派出所关爱工作站负责人顾锋介绍。 此外,惠山区各级关工委今年成立130个帮教小组,组织376名“五老”对220名失足、有不良行为青少年进行帮教,转化率约92.5%。

  法治宣传教育要和学校深度联动。前洲派出所关爱工作站通过警校联盟结对、民警兼任法治副校长等形式,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安保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定期开展普法、禁毒、消防等宣传活动。工作站还联合多部门强化对网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义务监督和违法打击,以及对校园周边玩具店、摊贩、娱乐场所等治安乱点整治,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多方联手的关爱格局还在不断扩大。前洲派出所关爱工作站将打造“护学小帮手”和前洲“锦绣为民”党建联盟两个品牌,关注损害青少年权益的现象。“现在具体措施已在酝酿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校园内外将呈现一派健康向上的新样态。”顾锋说。

  (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