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发布厅

名企、名品、名人、名园、名展

构筑“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生态

  2021年12月,无锡正式获批“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称号。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自2012年启动创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以来,无锡十年磨一剑,以“名企、名品、名人、名园、名展”建设为主线,大力推动软件名城建设,形成了软件产业加快发展、应用示范持续拓展、产业生态不断优化的良好格局。

  “名企”倍增,龙头引领提升动能

  企业是软件业发展的活力之源。2021年,无锡全市纳入统计的软件企业达972家,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过亿元的有156家,现有境内外上市软件企业16家,国家鼓励重点软件企业15家,朗新科技、华云数据两家企业入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2020年,软件业收入超1600亿元,在全国地级市名列前茅;今年前10个月,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1261.5亿元,同比增长21.7%,无锡逐步形成了以物联网和平台型软件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在龙头企业引领的同时,无锡物联网和平台型软件细分行业领域骨干企业也纷纷涌现,感知集团的物联网金融科技产品排名全国第一;远景能源的智能风电系统解决方案实现销售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全球第五。

  “名品”迭出,品牌效应聚拢生效

  无锡软件业产品实现量质齐升。2009年设立的优秀软件产品“飞凤奖”,充分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研发的积极性,有效促进软件产品质量提升。截至目前,全市通过评估登记的软件产品累计6531件,其中省“金慧奖”优秀软件产品47件、市“飞凤奖”优秀软件产品113件。在物联网和平台型软件产品中,卓胜微研发的射频芯片技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华为、小米等国内主流移动智能终端厂商;帆软BI软件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永中软件成为国产办公基础软件产品核心代表之一;奥蓝托的工业CAE国产化核心技术产品,参与“蛟龙号”和“奋斗者号”载人深潜等国家重大工程。

  “名人”集聚,人才结构不断完善

  软件业人才在锡形成集聚效应和良好结构。我市通过大力实施2.0 版“太湖人才计划”,落实国际人才特别支持、产业人才优先支持等政策,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引进了一批领军型、高级管理型、高技能型人才,为产业发展积蓄了新动能。目前,全市共有软件从业人员16.7万人,年均引进软件领域各类人才2.72万人,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出领军人才引领、高端人才集聚、中低端人才普及等良好格局。朗新科技、观为监测等10家企业的人才项目获评江苏省软件方向“双创团队”称号,占全省总数的80%,位居全省第一。

  “名园”筑基,承载能力日益增强

  软件产业规模稳步增长,足见软件园区建设成效显著。我市出台《无锡市软件名园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积极培育软件园区和基地,形成了一批产业集聚度高、服务功能完善、特色优势明显的软件园区。目前,全市拥有软件产业相关园区23家,包括国家级软件园1家、省级软件园4家、省互联网产业园两家。其中,无锡(国家)软件园已集聚各类软件企业超500家,获国家传感网高技术产业基地等8项国家级品牌及10多项省级称号。

  “名展”发力,产业生态更加优化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展会品牌持续引领产业发展。我市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参会和观展人数累计超170万人次,签约和带动落地的重大项目超800项,成为全球物联网领域规模最大的行业展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已成为我市推进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世界物联网版图上的“无锡印记”使无锡对外影响力和参与度逐年提高。同时,我市大力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相关软件博览会,持续提升无锡软件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