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报警服务台,它既是公安警务工作的重要依托,更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标志和公安形象品牌。近年来,无锡公安以现代警务视角通盘谋划、主动破题,强力推动110接处警工作数字化转型升级,紧抓科技和机制“两个赋能”,精准制导、双向提升警务实战和社会服务“两个能力”,促进110接处警工作更快速、更智能、更专业。无锡蝉联2021年平安建设最高奖“长安杯”,入选“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110报警服务台连续5届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快”——打造快速反应“战斗群”
2021年10月11日晚,无锡公安接江苏省公安厅布控指令,上海发生一起疑似被侵害案件,嫌疑人王某驾车于当日下午离沪来锡。多个警种闻警而动、协同作战,1小时即查获嫌疑车辆、3小时内抓获该嫌疑人。
无锡公安以情报指挥体系和“巡处一体化”改革为抓手,围绕实战化牵引、扁平化指挥、合成化处置的目标,推行110接处警工作改革,实行“统一接警、分级调度、分类指挥、协同作战”的指挥调度模式,统筹推进科学布警、精准调度和快速处置,形成了精准高效的运作模式和合成作战体系。
近日,滨湖公安分局鸿桥路警务工作站接到报警,大箕山家园发生盗窃案件。民警立即赶赴现场,上楼途中发现一名擦肩而过的可疑男子试图逃跑,被当场控制。经搜查,民警发现一盒开锁工具,并在该栋居民楼的一个角落找到一只金手镯。经审查,嫌疑人唐某对盗窃事实供认不讳。
已经建成的33个现代智慧警务工作站,实行24小时“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巡逻处警”。依托“一中心四联动”机制,有机整合巡区、警格、网格和交警责任区,以各级情指中心为龙头,分级分层统筹调度全市所站巡处力量、交警铁骑、PTU武装巡逻单元等街面力量,实现就近处警、多点响应、联动处置,全市警务工作站覆盖辖区的110警情平均处警时间从13分钟降至5分钟。
“智”——激发智慧赋能“新引擎”
结合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建设,建成全国首个地市级图控中心,融合汇聚视频感知资源25万余路;升级指挥调度模块,警情、警力、警车、装备、视频等指挥要素一图可视,实战指令一键下达;打造全市统一的感知应用“羲智”平台,融合汇聚全市907类1500余亿条物联感知数据……无锡公安紧贴实战需求,以科技兴警为动力,升级开发智能接处警、指挥调度、警情分析、移动接处警等平台模块,助推110接处警效能大提升。
“我好累啊……”2021年3月5日凌晨,无锡110接到报警电话,一名女子不停哭泣,言语中流露出轻生念头。接警员与报警人保持通话、耐心劝导,同步指令属地公安机关寻找并三方通话处警民警。民警利用警务终端出警导航功能到达报警人所在位置附近,引导报警人描述周边地标性建筑。通过20多分钟的耐心劝导和寻找,最终在一处绿化带中成功找到了该女子。
围绕基层民警接处警、巡逻防控、查缉堵控等勤务需求,无锡公安建成处警地址导航、报警录音听取、执法提示等7项接处警赋能工具,辅助一线巡防接处警民警及时有效、依法依规开展现场处置,数据赋能推进到实战最前端。2021年累计向一线民警提供赋能服务28.2万次,日均响应在线请求服务60余次,真正实现“让民警带着数据接处警”“让数据跑在前面、团队挺在后面”。
“分”——形成分流联处“共治圈”
“一键挪车真方便,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市民卢女士早上出门发现车被堵了,立即使用“交管12123”APP中“一键挪车”功能,对方车主收到信息后及时赶来将车移走。
近年来,我市移车类求助呈现几何式爆发增长,最多时占全部110接警量三分之一以上。无锡公安积极推动实施社会化处置,由中国电信114服务热线受理群众移车求助,公安机关负责指导制定移车求助服务流程;在无锡公安微警务公众号、“无锡110”APP、“交管12123”APP中增加“一键挪车”功能,进一步拓宽移车服务自助办理渠道。2021年共分流移车求助警情191万余起。
建立社会求助服务联动工作机制,依托社会应急(求助)联动平台,联合120、供电、城管、环保、安监等15家主要成员单位,实现群众应急求助网上“一键式”分流派发,处置质态网上实时反映。2021年累计向联动单位分流非警务求助5.7万起。
开展走失警情“牵手”行动,会同市红十字会研发“易走失人员定位手环专业智能平台”,先后免费给800余名老年人员发放使用,平台运行以来,佩带手环人员实现了“零走失”。“非警务类警情的分流让民警减负的同时,也让群众的求助有了更为妥善化解途径,社会治理和社会文明走向变得越来越有序、越来越理性。”市公安局情指中心副主任莫非说。(孙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