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警方周刊

紧绷安全之弦 构筑共治之局

深化群租房安全管理“无锡之治”

  2021年是全市群租房安全整治“一年小灶”转向“三年大灶”的关键之年,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充分发挥专委会牵头作用,紧密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以推动群租房安全隐患动态清零为目标,以实现群租房本质安全为方向,健全完善各级群租房治理组织架构,持续发起群租房安全整治凌厉攻势。

  一系列长效机制连续出台,无锡特色群租房安全管理体系初步构建成型,治理质态和治理水平实现跨越性提升。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群租房总量降幅达72%,整改了一大批安全隐患,保持了重大安全事故、案事件“零发生”。

  齐抓共管 打造“一区一品”特色

  “我们在组建由副市长、公安局局长任组长,7个副组长单位、10个成员单位为成员的市群租房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基础上,成立由公安、住建、市政园林、消防、供电为成员单位的市群租房安全专业委员会。”市专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专委会实行双机构同步运行机制,健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各县(市)区、镇(街道)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专委会和工作专班;市专委会每季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各地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构建起“党政主导、公安牵头、部门配合、公众参与”的组织推进格局。

  旺庄街道联心社区外来人口占据居民总人口的90%以上,由于租客和二房东的流动频繁,导致出租房极易产生安全隐患。为此社区利用“智慧旺庄”人房动态管理系统转变了流动人口管理模式,让出租房拥有“数字身份”,通过简单查询就能获得出租屋有无建筑、消防、违法记录等隐患。

  依托这一系统,派出所、物业、社区在信息采集、居民管理、社区治理中群策群力,对有问题的出租房进行联合处置,一旦发现有可疑人员出现,就会自动发出警报,民警直接上门核查,整体提高了社区的安全系数,提升“人防+技防”的社区管理模式。

  这样因地制宜的创新做法还有很多。兴隆苑小区内一栋居民楼的一楼有个170多平方米的大套间,出租给了一餐饮店的10多名员工居住,像这样的员工宿舍类群租房在老城区有不少。梁溪区借鉴先进小区物业管理中管家式托管模式,为员工宿舍类群租房配上了“宿管员”。“宿管员”由企业选派人员担任,负责与社区、派出所及时对接租住人员信息更替的联络工作和其他日常管理工作。有了“宿管员”出马,住宿人员更能配合与接受整改。

  经开区开展老旧小区智慧化改造,惠山区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延伸至村、社区,滨湖区加强新建住宅小区群租房管理……全市推进“一区一品”建设,许多举措既有力度,又有温度,通过细致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和长远利益,成为群租房安全管理特色品牌,依托品牌集群效应,引领推动群租房整治提质增效。

  亮出硬招 筑牢安全管理屏障

  实施群租房“控增去存”攻坚行动,通过取缔、停租、分流、替代、退出等方式,全力减少群租房存量、控制增量,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确定29个自然村、社区作为第三批市级挂牌群租房重点地区,在各地分级确定重点地区,持续开展挂牌整治;群租房整治亮实招、出硬招,全市共出动警辅力量及基层力量8万余人次,检查群租房10万余家次,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3.5万余处,现场纠正小微违规行为7万余次。

  2021年3月9日傍晚,江阴市公安局云亭派出所接到报警称,云亭环镇南路有一户人家二楼电线起火。经了解,是租户史某在出租房内使用电热水壶烧水,一转身却直接出了门。热水壶长时间加热,导致电源线过热起火,弥漫开来的浓烟瞬间触发了屋内安装的烟感报警器,邻居听见报警声后,及时将电源总闸关闭,后用屋内配备的灭火器将火扑灭,未造成其他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之前群租房整治,我们房东按照要求和规范给每间出租房都安装了报警器,配备了灭火器。刚开始我们还感觉挺麻烦,没想到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史某仍心有余悸地对民警说。

  全市实施群租房“第二生命通道”畅通行动,坚决拆除封堵的消防通道,清除妨碍逃生的杂物,各地共拆阳台、外窗栅栏5100余处,为群租房租客配备消防逃生“四件套”4万余套,基本实现居住间全覆盖。在城中村、农民安置房小区等群租房集中区域,积极推广建立微型消防站和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装置,已加装集中充电装置、烟感报警器、消防水管、逃生梯、逃生绳、应急照明灯、灭火器等8万余件(套)。

  依托市“智慧小区”、“一标多实”、二维码智慧门楼牌等载体平台,实行出租房屋分级分色智慧管理,推广出租房屋、居住登记“微警务”自主申报,因地制宜创新无感采集、自动抓拍、智慧门禁等智慧应用,加快推进租赁住房备案信息和中介机构、物业公司、网络平台、电力用户等群租房信息汇聚,提升精准管理能力水平。

  清患安居 探索无锡治理样本

  “我们牵头修订《无锡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突出群租房出租人主体责任、房屋出租标准、租赁行为管理和承租人义务等方面,为群租房常态治理提供强力法制保障。”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瞄准“三年大灶”,制定实施全市群租房“清患安居”行动计划,出台《进一步健全优化全市群租房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推动强基固本、长治长效。

  2021年9月初,胡埭镇一个新建商品房小区内,排查出群租房39户,二房东16人,普遍存在厨房间被违规分隔住人的问题。胡埭镇多部门联合开展整治,对群租房房主及二房东发放了整改通知书,对不积极配合自行整改的房主,拆除了违规出租房间,将39户违规群租房问题全部清除。

  针对“二房东”、中介机构、网络租赁公司和物业服务企业,公安会同消防、住建、自规、城管等部门,及时发现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提升联合检查执法震慑效果。实行群租房“两单”制度,加大群租房安全隐患线索转递交办力度,落实属地、职能部门限期整治。2021年以来,全市已处罚不履行安全管理责任、不依法登记人员信息、不签订治安消防责任书等违法违规房东、二房东近600名,拆除违规隔断群租房3345间,会同消防救援部门在江阴、新吴等地实施群租房消防打处试点,全市涉及群租房警情同比下降82.6%。

  2021年11月13日,经开公安分局东 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南桥村一群租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民警上门核查发现该房屋老旧,线路老化,过道狭窄,多次上门发放告知书均置之不理。随后,由经开区群租房专班会同东 派出所、城管、消防、社区等部门,要求房西搬离,将该房屋封闭。2021年12月10日,经开区群租房专委会对举报人发放奖励200元。

  出台市群租房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办法,引导居民群众主动举报群租房安全问题,激励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群租房安全管理工作。持续组织群租房安全宣讲活动,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教育,2021年以来已开展安全宣讲2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8万余份、书面告知书1.6万份、张贴整治通告4529张。

  (孙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