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太湖周刊

探寻锡城虎文化,虎气满满迎新春

  壬寅新春将至,大街小巷,老虎占领了各类广告C位,整座无锡城,虎气满满,气氛在线。虎是百兽之王,自古以来,虎以其威风凛凛的形象,成为威严、正义、勇猛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更被尊为瑞兽,能驱邪避祸,又因虎与“福”“富”谐音,寓意福运临门,富贵盈门。虎文化代代相传,流行至今。虎年即将来临,虎年寻虎,虎虎生福。让我们在无锡探寻虎文化,开启虎气满满的新旅程。

  ■指尖上的“虎”,虎头虎脑

  千百年来,江南大地,百姓对虎的敬畏和喜爱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表露在手艺人的指尖之上,泥塑虎镇宅护院、刺绣虎吉祥如意、竹刻虎送瑞添福、剪纸虎喜庆盈门……以虎为题材的手工艺品,烙印下源远流长的虎文化,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彩。“窗上贴瑞虎,辈辈享清福”。这些天,无锡剪纸市级非遗传承人冯钻荪忙得不可开交。她的工作室里,到处都是剪纸虎,写实的老虎英姿勃勃,卡通的老虎憨态可掬,装饰的老虎乡土味浓,一个个火红的形象跃然眼前,这是老艺人一刀刀剪出的光阴岁月,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惠山泥人中,虎也是重要的创作题材。走进位于巡塘古镇的缘泥坊,“85后”泥塑人倪俊和曹智玮正在整理新鲜出炉的虎年泥塑。这是一组消防形象泥人,消防员头戴老虎帽,虎头虎脑,可爱至极。“这是无锡市消防救援支队新吴区大队创意构思的,是献给最可爱的人的新年礼物。”曹智玮告诉记者,这也是惠山泥人首次融入消防文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新时代,有新泥人,新一代的泥塑人不断为惠山泥人注入时代元素,创造出符合时代审美的泥塑形象,让这一古老的手工艺焕发新机。

  ■文物中的“虎”,虎虎生威

  虎,作为权力与力量的象征,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自古至今,虎也是文人墨客表现的对象。无锡博物院中区三层,正在展出《此是乡关——无锡博物院受赠近现代书画展》。民国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二人合作的《双虎图》格外引人注意。这幅画由张善孖画虎,张大千补景。画面中,二虎一行一卧,虎目炯炯,虎须劲挺,皮毛劲柔,四肢雄健。画作精妙和谐,神完气足,虎虎生威。张善孖是著名的“虎痴”,寓居苏州时,曾在网师园内豢养过幼虎,画虎非同寻常。抗战时,他出访欧美,举办酬赈画展,支援国内抗战。以虎为题材,他创作了一批寄寓民族精神、鼓舞抗战士气的作品。

  虎因被视为能驱妖镇宅,祛邪避灾,因此,古时常以虎的形象装饰各类器物。无锡博物院藏伏虎罗汉石雕,为民国时期作品,由青田石雕刻而成,下承石座。只见一位罗汉沙弥倚虎而坐,虎昂首匍匐于罗汉沙弥右侧,一改威猛神情,慈眉善目,露齿含笑,温顺可爱。罗汉右手肘支于虎背,左手抚于小沙弥右肩,沙弥亦是右肘支枕,安然自若。器身线条柔和流畅,以石之材刻出了衣纹的褶皱轻柔,显示出高超的工艺水平,寄托着美好寓意。

  ■您身边的“虎”,虎虎生福

  民间视虎为神兽,借虎的威武和庄严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尤其表现在年画上。无锡纸马市级非遗传承人陶晓梦刚刚完成了无锡纸马虎年主题新年画《倷伲无锡·YYDS》。她介绍,“倷伲”是无锡话“我们”的意思,“YYDS”是网络流行语,意思是“永远的神”。老虎周围点缀有钱袋、元宝、桃花、红包等寓意喜庆吉祥的元素。陶晓梦结合无锡纸马印绘融合法的技法,令作品呈现出了绝佳的视觉效果,虎气满满,福气绵绵。

  不管是传统手工艺,还是流水线作业,时至今日,人们仍喜欢把虎的形态制作成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枕以及各式各样的虎玩具、装饰品,希冀孩子长得虎头虎脑,全家幸福安康。虎年春节越来越近,各种虎元素的饰品开始走俏,玩偶、挂件、门贴、对联等应有尽有,虎虎生福。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随处可见置办虎年装饰品的身影。“有了这些才有年味,把家里装饰一下,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市民吕女士道出了人们的心声。(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