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太湖周刊

这个年 来锡城感受国潮澎湃

  小时候,吃颗大白兔奶糖开心一整天,现在,买杯网红大白兔奶茶,拍照发个朋友圈;小时候,以为紫禁城庄重肃穆,现在,故宫文创里的皇帝也会撒娇卖萌;小时候,觉得“Lining”是运动员穿的衣服,现在,中国李宁的新服饰是潮流的代名词……

  国潮,这是近年来的一个热词,也是一个颇具前瞻性的新名词。对国潮的解读众说纷纭,但终归离不开两个核心要素:中国文化和时尚潮流。国潮火热,与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传统文化的复兴以及文化自信的彰显密不可分。

  当国潮被大众定义为当代时尚,它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趋势。国潮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审美,有利于丰富精神生活,这股潮流正渐渐影响着你我和我们生活的城市。农历虎年即将到来,无锡城张灯结彩,大街小巷、商场景区,处处国潮澎湃,万物生辉。让我们行走无锡城,感受国潮,感悟文化,触摸城市发展的时代脉动。

  赶一场国潮市集

  买年货,吹响了过年的号角,这个时候赶一趟市集着实有仪式感。记者发现,锡城不少市集无论是美陈还是售卖的物品都开始走“中国风”。国潮市集,融合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在满足市民多样性文化需求与休闲体验的同时,亦拉动了线下消费、创新了传统业态。

  中国鼓、桃花林、雕梁画栋、红墙绿瓦,别致的灯笼、古风的摊位,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宋朝……这是香樟市集在西水东等处所做的美陈,负责人汪源告诉记者,他们为环境布置的内容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国风元素。“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设计并呈现出来的市集,不仅有质感,也兼具更高级的审美趣味。”国潮风十足的环境本身,就为市民和游客营造了游玩的目的地,市集中的老字号、创意手作设计摊位,与环境相辅相成,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创意,还能提高市集的辨识度和传播度。

  借助国风元素,市集陈设越来越精致,越来越有内涵,“但如果只是照搬传统元素是不够的,还要符合当下的审美,才能唤起年轻人更强烈的情绪共振。”汪源告诉记者,国潮市集更能吸引产品原创性较高的摊主。设计师介间也是木作达人,他说,自己经常参与市集活动,这几年偏爱国潮市集,“我对自己的设计很自信,也希望我的手作能出现在有相同调性的环境中。”他告诉记者,如果把一个很快会迭代的东西当作产品内核,那产品的生命周期很可能等同于潮流的周期,很轻易就会被淘汰。而经典恰恰是穿越周期,被时间留下来的东西,它更稳定,也会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国潮正是借助传统文化,切中经典,因而能够成为潮流,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介间说。

  “喜欢逛这样的市集,就算只是来打卡拍照,也很有意思。”阿晚是汉服爱好者,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南禅寺寺前广场做直播。她告诉记者,国潮市集和汉服给她的感受是一样的,都是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她发现,在国潮市集上,自己更容易找到个性十足且实用的小玩意,“很多文创市集的举办有时间限定,只出现几天或几周,因而更显独特。”

  演出掀起中国风

  从《只此青绿》演出的一票难求不难发现,年轻消费群体对国潮的喜爱和认同。春节期间,锡剧折子戏会“玩”转新国潮,由非遗传人小王彬彬导演和改编的《徐策跑城》《白虎节堂》《刺虎》等锡剧折子戏将在无锡大剧院上演,由年轻的锡剧演员来重新演绎这些经典,“这也是对国潮风的尝试。”大剧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在大剧院的舞台上,国潮演出还将频繁出现。抚琴吹箫,怀诗情入画;鸣筝击鼓,忆大漠孤烟……将在5月来到无锡的自得琴社,无疑是国潮演出的典型代表。淡黄色的背景下,一群身着唐朝古典服饰的表演者,优雅地演奏中国传统乐器,唐代胡曲、宋代雅乐信手拈来,但下一刻,他们指尖流淌的乐曲就可能是《哆啦A梦之歌》和《愤怒的小鸟》插曲。而3月份即将上演的中国古典舞剧《粉墨春秋》,则把气势磅礴的髯口舞、几近失传的高跷舞、行云流水般的水袖舞以及京剧靠旗引申编创的靠旗舞等戏曲绝活融入舞蹈中。“这几场演出我都很期待,已经买好了早鸟票。”剧迷对国潮演出的喜爱溢于言表。

  “夜幕下,街巷万盏灯亮起,流星雨划过天际……这种天上宫阙般的绝世场景,让人想起长安城。”这是抖音平台网红大V们镜头下的拈花湾。今年春节,拈花湾将继续推出大环舞、舞狮子、变脸、非遗“打铁花”等演出,爆炒米、糖人糖画、打年糕、投壶等活动也是一个不缺。“在最传统的活动中能获得最潮的文化体验,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过年,浓浓的人间烟火味儿。”网红房琪琪说。“国潮演出更能获得文化认同感,历史文化街区更应在国风国潮上做探索。”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元旦期间,小娄巷用声光电舞台、主题舞蹈、古韵演奏,融合锡剧表演与国潮乐队,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场融合现代与传统、穿越古今的视听盛宴。春节期间,小娄巷“国潮范”再升级,年初五呈献沉浸式演出,元宵节则有汉服灯谜巡游。

  “春节应该是传统文化氛围最浓烈的时候,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文旅活动,不仅能吸引人气,更能提升游客的体验感。”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潮风演出将会是锡城文旅融合的重要实现路径。

  传统与青春碰撞

  当时间沉淀为情怀,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活”起来。逛博物馆时,与民国美女擦肩而过会是怎样奇妙的体验?“清如——杨令茀的书画世界”展览正在无锡博物院中区四层展出。无锡博物院收藏有杨令茀的作品108件,展览甄选其中20余件精品,营造出一方清雅天地。“很出片,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不虚此行。”展厅内的中式书房体验区,两位身着旗袍的姑娘正在参观、拍照。现场有数字化设备,可以虚拟作画下棋,观众纷纷驻足停留,体验那份雅趣。该展策展人顾真真告诉记者,展览各个单元的作品风格相对统一,与环境相融合,观众在移步换景中,能够体味到那个时代的流行风潮。而展览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流露出江南园林的悠长韵味,画境合璧,非常值得年轻人和摄影爱好者到此拍照打卡。

  国潮澎湃的背后,是年轻的力量,彰显着新生代坚定的文化自信。当下,年轻人对国潮元素越发青睐,与此同时,在深度体验、沉浸式体验的游玩新趋势下,自带国潮基因的文博场所正成为打卡胜地。东林书院推出“书院生活”以来,提炼升华传统文化精髓,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如今,到书院品茗听戏、投壶射箭、体验传统手作的乐趣,成为很多年轻人的休闲新选择。书院工作人员介绍,春节假期,书院准备了两场新春主题花灯制作活动,其中一场专为身着汉服的市民开放,邀汉服爱好者共同扮靓书院风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无穷的美学能量,可以为城市发展赋能。国潮时代,锡城的文博场馆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努力提升用故事和场景吸引更多年轻人的能力。

  锡有文创也很潮

  当下,国潮IP和文创产业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状态,而如何将千百年前的“国潮”与当代国潮进行深度结合,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无锡,运河里的水、惠山上的云、太湖吹来的风,都正在变成文化的符号,展现在一件件可爱精致的文创产品中,成为能够带回家的无锡风情。无锡博物院新近推出“趣猫”系列文创产品,涵盖了抱枕、便携电脑包、手拿包、马克杯、明信片等,创意来源于院藏徐悲鸿《猫石图》等,好看又实用,让人能随身享受艺术的美与感动。看厌了千篇一律的日历款式,拈花湾2022年文创日历足够亮眼。这是一本手撕纸雕建筑文创日历,以“时光不语,历去景出”为主题,融合灵山胜境、拈花湾的标志性建筑群。随着一日日地记录和翻页,一幅延绵的画卷徐徐展开。用一年的时间,最终呈现一件立体的纸雕艺术品,惊艳无比。

  “福喜梁溪”主题盲盒又上新了,将无锡梁溪区的人文、民俗、建筑等,进行艺术加工与设计整合,从全新角度向游客展示一个可以被收藏的梁溪;独具特色的梅里文创近日亮相,将吴文化典故、至德姓氏、梅里美景融入其中;2022年,东林书院推出“人间有味”“好久不见”两款限定文创礼盒,以千年书院的视角,重新定义新年的模样……专家指出,避免文创市场的千篇一律,最根本的是加强文创产品的实用性和它背后的文化调性。而今,国人正携手创造属于我们的国潮时代。而让国潮之潮永不退潮,让国潮成为一种生活常态,让世界共享中华文化之美,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韩玲、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