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农历新年到来之前,一场筹备已久的大会重磅定调聚焦数字经济,亮出了城市面向未来进发的鲜明航标。
在全市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大会上,以高水平、标杆、样板,去定义未来的“数字无锡”;以“数字无锡”的一大步,为“数字江苏”乃至“数字中国”探好路;积极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增创未来发展新优势……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宣誓了无锡朝着数字化方向挺进的坚强决心,更在各相关部门、各板块激起了阵阵反响。
规划全新赛道
打造根植无锡的数字新经济
“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无锡拥有8万多家工业企业、规上企业7000多家,数字化赋能制造企业有着广阔的空间。
以全市27%的数字经济企业贡献了48%的数字经济核心营收,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的灯塔工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等指标都在全市保持领先。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吴区委书记崔荣国表示,打造全市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的标杆示范,将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聚焦“唤醒”工业、“焕新”城市。目前该区已明确把物联网、集成电路、元宇宙、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深化对企服务,大力强链补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互动,着力培育一批旗舰企业、国家平台、千亿产业,致力更深层次赋能、更广范围覆盖、更高质量服务,为建设高水平“数字无锡”作出更大新吴贡献。
发展数字经济是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必然选择。市科技局局长赵建平表示,在已有基础上,我市将深入实施“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聚焦“3+5+X”数字产业重大科技需求,编制产业技术创新图谱和“卡脖子”技术清单,综合运用定向择优、“揭榜挂帅”等多种形式,加快高性能计算、边缘计算、数字孪生、加密算法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为构建自主可控数字经济新生态提供技术支撑。“数字经济的发力离不开算力基础,我市将加快提高数字经济领域平台能级,加快稳步推进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能力提升。”赵建平说。
小切口大场景
数字化转型“为人而转”
数据最终的指向必然是“应用”,这是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长久发展的关键。遵循技术和城市“为人而转”的理念,以“小切口、大场景”推进基本民生、品质民生、普惠民生的数字化场景建设,将成为“数字无锡”疾驰的重要方向。
近来,锡山涌现出如城市治理“五勤联动”机制、商业综合体数字消费新场景等诸多事关民生的数字化应用经典案例,吸引了市民们对于数字化生活的浓厚兴趣。锡山区委书记周文栋表示,从今年开始,锡山将实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一期项目建设,建成一个数字底座,打造一个城运中心,全面接入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三大领域N个智能应用场景。
“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无锡经开区加速打造新发展理念全域实践区的重要途径之一。”无锡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建平说,在无锡经开数字化生活的蓝图上,依托“城市大脑”,无锡经开区智慧城市一期项目将加快建设投运,结合区域治理联动指挥中心,深化在经济运行、应急指挥、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场景应用。
重视数据处理
驱动城市治理更加精细高效
数据资源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决定性资源。面对城市运行产生的海量数据,唯有加快推进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向人机交互转变、由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转变、由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转变。
“一网统管”要建立一个全市统一的三级指挥体系,这也是城运中心建设中的关键一环。市大数据管理局局长胡逸表示,城运中心运行完善首先需要一个包括市级、区级以及街道三级运营指挥体系;其次三级指挥体系要架构在统一的数字底座上,用统一的业务能力和数据能力,去实现指挥。同时,依托已有的“一屏统管”,要实现一网统管。比如做一个城市的生命体征感知系统,首先要对城市进行全面分析,依靠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城市管理中有哪些好的地方,哪些不好的地方,“更多是进行一种预判,在隐患没有发生前,就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在2022年滨湖区《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引导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加速布局推进元宇宙、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产业;同时积极开发数字化应用新场景,以数字技术驱动城市治理更精细、更精准。区委书记孙海东介绍,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即将启动建设,将以数字化转型为牵引,把数字经济加快打造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撑和重要增长极。
良好数字生态
有力支撑数字化转型提速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需要置于一个良好的数字生态当中。健康活力的数字新生态,意味着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数据流通体系以及信息安全体系。
近年来,“新基建”一直是运营商工作的重点。中国移动无锡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余冰表示,2022年将筑牢转型发展根基,加快打造“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新型信息基础设施。5G网络方面,年底前力争室外5G网络覆盖率超95%,实现无锡市乡镇以上5G连续覆盖以及重要园区、热点区域、农村的有效覆盖。构建泛在融合的算力网络将是今年一个重头戏,以算力为中心、网络为根基,打造网、云、数、智、安、边、端、链(ABCDNETS)等多要素融合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推动算力成为与水电一样“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服务。
解决信息“孤岛”、数据“堰塞湖”,是推进数字化的一道必答题。胡逸表示,数据是整个城运中心赖于生存的“血液”,数据的共享首先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数据标准,这是大数据局要着手去做的工作,推动各个部门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去采集数据,避免重复采集,也为基层数据收集减负。同时,有了统一的标准之后,也便于更好地分析数据。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