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节将至,1月27日召开的全市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大会,以及启动、签约的一批数字化平台、项目,出台的实施意见和6个专项行动计划,这一系列重磅动作无疑将激发无锡干部以虎虎生威的气势推进数字化工作,吹响了无锡大踏步向数字蓝海进军、开辟城市转型新境界的号角。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其主要特征就是生产要素和工具的数字化,这是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有理由相信无锡能以此次大会的召开为新起点,插上“数字的翅膀”,如虎添翼般驰骋在数字化沙场,以数字化塑造未来城市新格局、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更加主动、精准、紧迫、扎实地建设高水平“数字无锡”,让无锡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国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
数字化工作凭什么能占据C位?从中央到省市对其定位、部署就可找到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数字经济已被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并强调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要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市党代会把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作为无锡现代化建设十大任务之一,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势,努力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上取得突破,加快建设高水平“数字无锡”。可以看出,抓好数字化工作是一道必答题。
在数字化工作上,无锡“起了个大早”,2002年就发布了《“数字无锡”建设发展规划》,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产业都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也要看到,与深圳、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相比,无锡在数字化工作上还有不少差距,思想认识不到位、创新供给不充分、产业能级不领先、应用层次不够高、跨域协同不畅通等,这些都在倒逼无锡要扬长补短并举,强化“数字化”思维、拿出“大踏步”行动、实现“立体式”展开、树牢“实效性”导向,更好地做到“优政、兴业、惠民”。
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城市就是数字技术应用的最佳场景,不断拓展应用的广度、深度应是推动数字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无锡有2万多亿元的制造业体量、746万的常住人口,这些数据资源如果能转化为应用场景,将为数字化工作提供巨大牵引。从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发展来看,数字化在推动企业转型、城市治理、民生幸福指数提升上已取得很多可观的成绩。比如在疫情防控中,上海能把一个小小的咖啡店列为中风险地区,其背后正是数字化在为城市精细化、智慧化治理作支撑。对于无锡来说,要从生产端、生活端、企业端、社会端、政务端齐发力,加快应用场景布局,在老旧小区改造、医疗、旅游、商务等更广领域植入数字基因,用数字化塑造未来城市新格局,让技术和城市更好地“为人而转”,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
无锡应拿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气魄,用“高水平”“标杆”“样板”来定义未来的“数字无锡”,积极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全面释放数字化带来的叠加、倍增效应,加快构筑面向未来的城市核心竞争力,为无锡的现代化建设注入更强大的“数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