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家住仙蠡墩家园的孙霞英阿姨早早地来到小区党建广场上的“百心议事亭”里,参与这周的“仙蠡夜话”小区开放日活动。她感慨地说:“我之前提出的在居民楼旁边设置一些便民晾晒点,方便大家晾晒的建议,社区很快就落实了,老百姓说话还真管用。”孙霞英阿姨感慨说。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滨湖区河埒街道蠡桥社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结合起来,依托居民协商议事会,协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以民为本,民意呼声听得到。仙蠡墩家园是一个已投入使用11年的拆迁安置房小区,不仅公共设施破损、消防设备老化、绿化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凸益,而且许多居民还面临着传统生活习惯与城市居民新生活方式的碰撞,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冲突。针对这一情况,蠡桥社区党委组织开展问卷调查,从回收的489份问卷中,听取民声需求,寻找小区更多的“短板”。同时,社区依托“有事好商量”平台,多次召开协商议事会,组织居民、物业代表、设计公司等,围绕小区改造方案各抒己见,在不断完善改造方案的同时,也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针对小区改造中居民反映的问题,社区充分协调“大党委”成员单位资源,精准发力。成立党员志愿监督队伍,对小区改造实施全过程监督,确保小区改造高质量推进;拆除违建凉棚,在原址上新建凉亭和长廊,为居民“扯老空”提供了一个好去处;持续推进“退菜还绿”,邀请第三方设计公司与居民共同规划小区绿化空地,引导居民认领空地,打造“自治花园”;改装电梯和非机动车地下车库,新增充电桩,有效解决小区非机动车乱停放、上楼充电、“飞线”充电等现象。
“在小区改造中,让居民满意才是最重要的。”据蠡桥社区党委书记顾亚燕介绍,随着越来越多居民亲身参与小区改造,大大提升了居民对社区建设的认同感和成就感。目前,社区已成立了“金乡邻”理事会,组建了由热心居民和党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并联合物业定期开展小区消防设备检查、非机动车停车秩序整治、垃圾分类宣传推广等活动,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武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