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文明家庭 公益传爱

  “快过年了,很多老人想要理发,但出门不方便,所以我们就组织团里的义工,义务为他们上门服务。” 近日,一边和记者说着话,一边接电话登记着要提供公益援助的需求,他就是这期文明家庭的主角——刘秋成家庭。

  从一开始的残疾人工疗站,到欢乐义工、星光义工,直至如今的兴隆义工协会,70岁的刘秋成做义工已经30多年。在他的带动下,妻子苏根妹不仅一力担起家庭重担,自己也参与到各种公益活动中。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们的女儿刘晶每年义务献血2次,已经坚持近20年,读大学的外孙女也是公益活动中的常客,大家都称他们是“三代公益组”。

  “我自幼就是残疾人,从小就受到党和政府及众多好心人的帮助。现在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残疾人、孤寡老人等排忧解难,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刘秋成说,这两年疫情防控,大型公益活动变少了,但社区居民的小需求变多了,于是他们提供各种定制化服务,谁家中水龙头坏了、抽水马桶堵塞了、电灯不亮了,只要一个电话,刘秋成立即安排义工前往帮助……被团队成员称之为 “公益痴人”的刘秋成是惠山街道兴隆义工协会会长,因为小时候患病没能及时救治,留下了后遗症,如今他身高不足1.3米,体重不足40公斤,走路时必须拄着一根拐杖。但他不向命运低头,不仅自己努力生活,还热心参与公益事业。现在,他的义工团队有近百人,有会唱会跳的、有会磨剪刀的、会理发的,公益活动他们都是“组团服务”。

  刘秋成的家在惠钱一村一间30平方米出头的79式单间里,唯一的一间卧室被改建成义工们平时商量事情的“义工之家”。“家里是义工们主要的办公场所和集聚地。”刘秋成说,有时大伙忙活晚了,妻子还能给义工们做一桌丰盛的小菜,在他看来,公益活动必须得持之以恒,才能让更多的人和家庭感受到爱和温暖。(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