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太湖新一轮生态清淤开始。昨从市水利局获悉,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今年我市计划对梅梁湖和太湖西沿岸清淤150万方,目前梅梁湖犊山口应急清淤已先行启动。这样的清淤将延续至2026年,初步估算清淤总量将达1800万方。
底泥疏浚,是改善河湖水质的重要环节。业内人士介绍,太湖底泥富含氮、磷等物质,是主要内在污染源;清除表层底泥,可使湖泊内源污染大幅减少,抑制底泥中污染物释放对水环境的影响,为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2007年至2017年开展的首轮太湖生态清淤,共清淤4200万方,其中70%在我市。
近期调查,梅梁湖、贡湖、竺山湖和太湖西沿岸仍有部分区域有较多淤泥。根据太湖底泥分布、污染程度和对水生态保护区的影响,太湖将开展二轮生态清淤。“生态清淤即环保清淤,重在清除底泥和浮淤中的污染物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条件。”业内人士说。其主要处理环节包括清淤、输送、脱水固结处理和退水。此轮清淤1800万方,初步估算将从太湖移除总氮4.33万吨、总磷1.68万吨、有机质80.46万吨。
与上一轮不同,此次清淤的同时将开展湖滨生态带建设。市水利局人士介绍,淤泥通过固化后回到湖区,形成吴淞高程2.8米以下、植草种绿的湖滨生态带。“这一高度不占用太湖防洪库容,不会对防洪产生影响。”市水利局人士介绍。湖滨生态带是陆地与湖泊水体的缓冲区,相当于为太湖新增了一道控制污染的防线。据初步规划,生态带主要分布在竺山湖、梅梁湖和西沿岸,总长近15公里。
清淤只是治水的重要一步。据悉,我市将加强流域全域化治理,加大市政管网升级改造力度,实现从城市到农村全覆盖;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污染物排放,使水更清、岸更绿、城更兴。
(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