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年伊始,红色基因的传承就在无锡这片具有红色传统的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无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所属的市军休中心,在服务好军休干部的同时,充分发挥军休干部的独特优势,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英雄,用鲜活的红色故事,带领广大青少年一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亲手种大米 致敬军休爷爷
“军休爷爷,在您的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军休爷爷,您遇到这么多困难,是怎么克服的?”今年1月2日,24名团中央未来网无锡小记者走进市军休中心惠龙服务站,送上亲手种植的绿色大米慰问军休老兵。军休老兵为小记者们讲述红色故事,送上精神食粮。一老一小互动,象征着红色基因的弘扬与传承。
“我出生于一个佃农家庭,老家是河南平顶山叶县,小时候上学别说电扇空调,连电灯都没有,晚上就用大麻籽串起来点着了看书。”军休干部李清林今年已经84岁,他向小记者们娓娓道来自己年幼时的学习生活,以及参加空军后的军旅生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希望娃娃们把吃苦的精神用到学习上去,这是我对你们的一点寄语。”
军休干部朱满良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在他的记忆里,娃娃们小小年纪就开始给地主做苦工,年幼时的他总是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朱满良感叹着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勉励孩子们从小要勤俭节约,不能浪费。他语重心长地说:“小朋友们要热爱劳动,积极参与锻炼,为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做准备!”
“这次带来的大米都是我们自己种的,送给军休爷爷,向他们致敬,代表着我们的诚意。”来自大桥实验学校小学部的无锡小记者刘旻心说:“军休爷爷经历的困难,都是我过去没有想到的,他们坚持不懈、战胜困难的勇气值得我好好学习。”
市军休中心惠龙服务站站长吴晓芸表示,这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将爱国拥军、党史军史学习与关心教育下一代相统一,通过学生问、军休干部讲的形式,引导青少年深刻认识历史、感悟历史、牢记历史,增强社会责任感。
聆听老英雄抗美援朝故事
2月10日,“励行,强国有我”青少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市军休中心清扬服务站,40名中小学生聆听军休老英雄讲述真实的战场经历,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军休干部凌宇19岁从军,今年已经90岁高龄,在朝鲜战场上,他历经平壤保卫战、上甘岭战斗、金城反击战等战役。凌宇所在的第38军是著名的“万岁军”,他历任高炮营通讯员、侦察班长。
“上甘岭上那真的是一片焦土!敌机专挑中午12点、下午2点阳光耀眼的时候来袭,我们的炮手睁不开眼。”凌宇和战友们摸索出了一套好办法,“我们造了许多假炮来吸引火力,真炮用干草隐蔽起来,等敌机飞过附近就开炮。12天,我们一共打掉了12架敌机!”凌宇说起当时的情形,矍铄的眼神难掩内心的激动。
现场参加活动的学生、家长都是自发报名。一位家长说:“我和女儿去年看了《长津湖》,今年刚看过《长津湖之水门桥》,了解到这次活动信息后立刻报名,一定要来听一下老英雄亲自讲他们的战斗故事。”学生钱佳欣感到:“相比于电影,现场听老英雄讲述亲身经历更加有一种触摸历史的真实感,感谢他们为祖国做出的牺牲,他们的勇敢、智慧非常值得学习。”
今年83岁高龄的军休干部贾寿元有过抗美援越、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场经历。他回顾了在越南经历的枪林弹雨后,向学生们寄语:“只有你们这辈在幸福生活的条件下好好学习,帮助祖国更加富强文明,才能更好地凸显我们这辈艰苦奋斗的意义。”活动现场孩子们制作花灯、书写福字和新春寄语,向老英雄送上祝福和礼物。
“走出去请进来” 创新红色传承
2020年,市军休中心为“薪火传承报告团”举行了揭牌仪式。早在2015年,无锡就成立了由清一色军休干部组成的“薪火传承报告团”,为全市的高校、中小学、社区、企业开展红色宣讲。
去年,“薪火传承报告团”创新宣讲形式,通过让学校、企业“菜单式点课”,利用线上线下各类平台开展了50余场报告、座谈等活动。其中,市军休中心震泽服务站的老政委张发海,利用线上“草鼋”思政课的形式,给远在内蒙古科左中旗的小学生讲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思政课。这种远程视频讲座的方式,也获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今年,市军休中心还将发挥军休干部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扩大红色基因传承的规模,鼓励更多军休干部发挥余热,把更多老干部、老战士加入到队伍中,与更多的高校、职校结对,建立教育基地,提高宣讲覆盖面。
“薪火传承报告团”还将和以军休干部为主体的“锡戎之声合唱团”合作,结合红色讲座与红色歌舞表演,以更活泼的形式,让青少年、社会群体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除了“走出去”,市军休中心也将更多地把受众们“请进来”。邀请广大青少年和社会群体走进荣誉室,在军休干部的生动讲解下,参观革命精神史料展板、老干部捐赠的文物书籍、功勋荣誉章、武器装备模型,真切地感受老英雄们走过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