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 丹
“哈喽,Janet,是你吗?”
窝在帐篷里的妻子好像听到有人在叫自己的英文名,她放下刚刚发布郊游照片的手机,伸出头探看。原来是公司里的同事,他们一家人碰巧也在附近玩耍。同事在点赞朋友圈照片时,觉得那些风景画面,连同角度方向仿佛是从自己眼前所摄,于是留意查探四周,发现前方一棵枫杨下,有一顶和照片里一模一样的棕黄色锥形大帐篷,于是跑来打声招呼。
住在锡城南北两端的人家,平日里,有足够真实和体面的理由,互不登门拜访。此刻在野外相遇,有了古诗里“蓬门迎君”的心境。这座城七百多万人口中,有许多相似的三口四口之家,都是趁着节假日的空闲;都是家长带着小孩和小小孩;都是想寻一处大人轻松、小孩快乐,两头兼顾的场所;都是以期待和兴奋开始,却大多以疲惫和抱怨结束……说起会在此地相遇的缘由,又都是相似的被动被迫:一家大小被节假日到处热闹拥挤的人流吓着了,最终来到相对空旷的郊外。
你在心里点点头,妻儿一开始也不愿意出来,习惯依赖各种商场游乐场的便利,至少吃东西和上厕所是方便的。后来你着实做了些劝说争取,才让他们勉强答应。你用新买的全地形遥控车和艾莎公主诱惑孩子;用野餐主题油画里法式风情、明亮甜欲风格的长裙来说服女人。对于那些手机上有关郊游的吐槽抱怨,你解释,并强调抱怨之后的但是:“但是,能吃到自己DIY的野餐;但是,能看到自己小时候见过的田野;但是,能听到小朋友最长久的笑声。”你耐心描述着想象了很多次的画面:帐篷桌椅,美食篮野餐布,手冲咖啡壶及各种小玩意,甚至有漫天繁星夜空下瑰丽的篝火与之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
刚开始,一切都如愿而行,你有点自顾自地兴奋着,提前仔细找寻一个好天气,当日早早起来,准备少而精的早餐,以便中午可以把野餐食物全部消灭。提前出发,一路顺利到达目的地,在选择合适的安营扎寨的地方时,小小纠结了一下。哪里都很美,哪里都喜欢,哪里都安不下。组装帐篷的时候出了点小小的意外,安装视频重复看了四五遍,愈发怀疑是不是买的同款。大袋的吃食、卷了几卷的长短垫子、玩具和工具,光是将这些搬下车,归置好,就感觉背上湿答答。看着地上终于鼓起来的住处,想到几个小时后要将这个过程再倒放一遍,惊觉一场“马拉松”才刚刚开始。
终于,在一处河边的斜坡上坐下来,坡度很缓,大家一起伸着腿吹着风,修剪短平的草皮支撑感很好,有乳胶垫的坐感。远眺天空,云朵很白很亮很厚,一坨叠着一坨,像是要溢出来的啤酒泡沫。风搓动着高高的榉树杨树和矮密的樟树,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
你陪着孩子们嬉闹,拗断一枝细柳条,揪下叶片,在指尖碾碎,闻到一股酸涩的清香,那是日渐遥远的十二岁的气息。你长大后,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在渐渐疏远。
就在妻子孩子们开始有些无聊和烦躁时,有了新客的邂逅,带来新的社交,暂时转移了大家对野营真相的疲倦和不满:饼干碎屑很快引来了虫蚁,洒在手上的果汁开始发黏,被风吹起的发梢糊满脸颊……
小孩子们很容易就融在一起,如同牛奶倒进巧克力,雪碧里放入一片柠檬。他们在一起过家家做游戏,小女孩小心翼翼地要从小溪里打水灌满她的粉色水壶,给花圃里开的荼蘼、茶花、鸢尾浇水,“它们被晒了一整天,要喝点水水了”。你吹起长哨,引她抬头,童花发里藏着彩色祥云,粉色脸蛋反射白色阳光,落到草尖上,弹到你眼里。心底的温柔像被风吹得鼓鼓的帆。男孩子们组队探险寻宝,他们拉扯树杈,捡起枯枝,制成趁手“武器”。他们踩到黏糊的烂泥而大呼小叫,旋即又举起“兵器”对打。他们在你的视野里折折返返,像蚂蚁般碰头又分开。他们跑来喝水,拿着一串串铃铛模样的小果子向你问询,你闻到一股大汗淋漓之后又干涸的味道,想起十二岁时的公共泳池。
雨点落下来的时候,明晃晃的太阳依然高高在上,灰白的乌云还处在很远的天边。大家开始还以为是附近工地上的水炮车经过这里,直到水面的涟漪增多变大,头顶上能感受到一粒粒水珠子实实在在地敲击,才确定是天气突变,真的落雨了。大家匆匆奔跑躲避。锥形帐篷内空间很大,但里面没有做好待客准备,偶遇的客人打算直接回家了。猝不及防的雨滴带来猝不及防的告别,匆匆叫喊了几句“再见”“再会”,他们急急地往停车场跑去。离开的小男孩一手拿着树枝,一手挣开妈妈的手,朝着帐篷这边挥舞,帐篷里的小男孩作出同样的呼应。雨珠在尼龙布面上快速滑落,大家安静地坐在帐篷里,听着雨滴击打帐篷的声音。
回去的路上,车厢内一片静谧,发动机低沉的韵律促人好睡,轻飘飘的呼气声呼噜声,从还沾着食物残渣的嘴角里冒出,雨后的黄昏很美,天空落日相依相衬,有和一个正当最好年龄人结婚的感觉。
长时间的紧握方向盘,让积累了一天的疲惫开始发酵,你强提起精神,想开窗透透气。缝隙一开,气流奔啸,噪音骤起。旋即把窗关上。此刻车子已经拐上了大路,转弯瞬间,先有一束光,紧接着,更多的光从天窗中散落下来,填满了整个车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