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哭了半夜,他害怕炮弹击中我们的房子。”43岁的乌克兰管道工博格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博格丹和家人住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一栋九层公寓楼内。25日以来,他们一直生活在公寓楼的地下室,“这里就是我们的避难所”。
30岁的薇拉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基辅市不断响起空袭警报让她和家人坐卧不安。25日晚,基辅市政府发布空袭警报后,薇拉和丈夫决定带女儿躲进地下室。“我们两天没睡觉了。根本无法入睡,爆炸声和警报声一直在响。”
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的武装冲突,打破了波兰边境城市普热梅西尔往日的平静。这里距离乌克兰仅10公里左右,不断有大巴从乌克兰方向驶来,载满了逃离家园的人们。
新华社记者26日驱车从华沙赶往波乌边境,看到普热梅西尔市中心通往边境的主干道旁,一个大型购物区的停车场上临时搭建起十多顶蓝色大帐篷。帐篷里面,来自波兰各地的志愿者不断向到来的乌克兰人提供各种生活必需品,包括饼干、方便面、矿泉水、厕纸和婴儿纸尿布等,还有各种紧急筹集来的衣物。
由于乌总统发布全国总动员令禁止18至60岁男性公民离境,记者看到逃难的乌克兰人几乎全是妇女和儿童。她们拿着各色行李,提着刚领到的食品和其他物品。经历逃难艰辛,她们很多都不愿意面对记者的镜头和话筒。
蓝色帐篷上标着波兰语“安全”字样,这是波兰政府搭建的。警察正有条不紊地指挥着车辆进出停车场。逃离战乱的人们从一辆辆大巴上下来,适当休息,领取救济品,然后又转乘别的车辆前往波兰其他地区,或者德国、意大利等地。据现场一位维持秩序的志愿者说,在这个边境关卡,现在每天都有约2000人过境。
来接乌克兰人的不仅有大巴车,还有来自欧洲各地的小轿车。他们拿着大纸牌,写上将要去往的目的地,免费载人前往。
“我有两辆车,有一辆已经满了,另一辆还可以载4人!”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年男子说。他举着一块纸板,上面用乌克兰语写着“布拉格”。据他介绍,许多人在脸书上看到有慈善组织在召集志愿者司机来帮助逃难的乌克兰人,于是大家就自行驱车来帮忙。
“百姓永远都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这位中年男子说。
波兰和乌克兰两国人员交往频繁,许多乌克兰人在收入更高、经济更发达的波兰打工。在帐篷里,记者遇到了索菲亚。24岁的索菲亚在乌克兰读完大学后不久,就来到华沙工作,刚工作了半年,现在俄乌开战,没法回家探亲了。她当天从华沙开车来此,为逃难同胞志愿服务,提供茶、咖啡和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