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近日,2022年全市教育系统工作会议召开,记者了解到,全市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教育资源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内涵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坚持铸魂育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强化政治统领。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将教育系统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开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专项行动,汇聚形成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喜迎党的二十大浓厚氛围。
夯实组织建设。健全党建工作体系,压实党建工作责任,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深化党建示范工程,深入推进“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加强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指导,提升直属单位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水平。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确保民办学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办学立校、教书育人。强化书记、校长队伍建设,按照中央、省市委部署要求,筹划做好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加快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启动年轻干部“琢璞计划”,探索建立“导师制”培养。
坚持立德树人,完善五育并举全面培养育人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思政课教学资源整合共享、交流互动、评价反馈机制。深入推进“五个一百工程”,培育一批思政“金课”。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组织“核心价值观在我心中”主题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实施品格提升“扩面创优”工程,形成“省级项目示范、市级项目引领、区级项目全覆盖”工作新格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班主任建班育人、专业素养展示,开展德育工作新秀和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评选。引导中小学生厚植文明健康理念、践行绿色环保生活,提升“文明礼仪教育”“思想道德建设”与“五育”融合水平,扎实做好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
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注重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工作的意见。深化体教融合,开展“5621”计划共同体建设,广泛推进学生艺术团(中心)建设,成立首届无锡市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系统规划学生体育竞赛项目,打造幼儿亲子系列活动,举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坚持开展“百灵鸟”“七彩绘”艺术展演、展评活动,市级比赛增设器乐、戏剧、朗诵专场,形成群众性、普及性和社团化、精品化相结合的美育格局。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形态,打造多元化、专业化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着力破解劳动教育资源缺乏短板,统筹共建社会“基地群”,打造具有无锡特色的劳动融合育人模式。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着力提升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实践本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推动学生近视防控“八项工程”落细落实,推行“目浴阳光”课间三分钟护眼制度,改造提升60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室照明。落实体质健康测试和视力筛查制度,将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纳入评先评优,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优良率稳步提升。广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演练,举办中小学国防教育现场推进展示会。全面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全面实施“快乐成长 阳光心灵”行动,完善师生心理关爱与帮扶机制,建立多部门协同、市区校三级学生心理关爱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开展家庭教育支持行动,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增强家长学校功能,更新家长家庭教育观念。
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进度和质量管理,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强化作业设计研究,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丰富课后服务资源,开展课业辅导和综合素质拓展类服务。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加快推进参与课后服务的第三方机构遴选,选择一些资质优、行为规范、信誉度高、无违法违规记录的社会组织和校外专业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继续巩固压减成果,常态化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严防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违规开班。全面启用信托模式,通过“灵锡”APP的“锡心教培”模块,对完成“营转非”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实施综合监管。
坚持内涵提升,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做好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加大优质幼儿园创建力度,新增省、市优质园30所以上,普惠优质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深度推进幼儿园内涵建设,提升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实效。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做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做好新一轮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做好省、市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评估工作,力争获评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1-2所,新增第二轮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和培育学校2-3所,新增省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立项和培育学校2-3所。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开展随班就读的普校办学条件、队伍建设和内涵建设,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普九质量。
推进职教社教重点突破。筹备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大会,出台《关于推动无锡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高质量完成部省共建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建设年度项目。支持“双高计划”学校骨干专业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支持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具有标杆性的五年制高职校和中职教育“领航学校”,深入推进省优秀中职学校和优质中职专业(群)创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构建“六业联动”有效机制,促进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学业、就业有机融合,汇聚名企名校名师资源,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平台、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和“1+X”证书制度试点示范项目,培育一批骨干职教集团和产业学院示范点。
实现高等教育提质扩容。加强市校合作共建一流大学,办好江南大学江阴校区和宜兴校区。推进市校合作共建东南大学无锡校区。支持无锡学院加强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启动建设校园三期工程,打造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新一轮厅市支持无锡太湖学院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办好无锡太湖学院苏格兰学院。支持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提升办学层次。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举办高水平合作大学和特色学院,支持办好南理工江阴校区、南农大无锡渔业学院、南信大无锡研究生院。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推进无锡职业技术大学、无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无锡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运输职业技术学院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在锡高校内涵式发展,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扬帆计划”,着力打造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顶尖学科。
坚持依法治教,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强化教育督导功能。认真贯彻《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和《江苏省教育督导条例》,落实《无锡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工作规则》,探索建立问责机制,强化督导结果运用。优化完善对市(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体系,增强督导的精准度和推动力。组织开展学校综合督导,引导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的“一号工程”,组织责任督学对中小学(幼儿园)持续开展以“双减”“五项管理”为重点的挂牌督导,组织开展“双减”及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落实情况、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等专项督导。
深化教育交流与合作。更大力度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和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建设。持续做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选派优秀干部教师赴新疆、陕西等地开展教育对口援建。深入推进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办好中德校园文化交流活动,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合作,推进更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坚持教育优先,着力提升教育保障水平
加大教育资源供给。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推进实施《无锡市“十四五”教育布局专项规划》,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普通高中建设,推进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空港分校、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锡西分校和江阴市澄西高级中学建设,宜兴市第一中学周铁分校、江苏省天一中学宛山湖分校、滨湖区和经开区内新建高中启动建设。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等新技术,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协同服务的“互联网+教育”云平台,扎实做好“锡慧在线”资源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新的跨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新时代强师行动计划,扎实开展“我为良师”全员行动,开设“我为良师”大讲堂,开发一批师德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不少于10个市级师德涵养教育基地,打造无锡师德建设品牌,建设高品质教师培训体系和项目,常态化开展教育教学能力考核,探索建立教学述评制度。加强教育人才梯队建设,启动首批“锡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教育家型名教师、名校长,开展新一轮名师工作室建设,修订骨干教师考核办法,升级“太湖教育人才计划”,重点完善“教育优才”引进计划,探索联合培养、定向培养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打响无锡教育引才品牌。依托“四有”好教师团队和教师发展基地校等载体,为更多学校和教师赋能。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编制、岗位统筹,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促进师资力量均衡配置。
(杨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