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所向,政之所行。为破解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起来精准度不高、解决速度慢的问题,2020年9月,无锡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微幸福”民生工程设想。一年多来,“微幸福”民生工程由概念设想转变为实体机制,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从有到优”的提升。
截至2022年2月28日,“微幸福”民生工程专项征集渠道征集民生事项1460件,按照“三个一批”分类原则,交办市级职能部门208件,已全部办结;转移至市(县)区属地处理747件,已全部办结;下发23批重点督办事项清单,共计505项,其中已完成468件,37件按照时序处理中,满意率100%。
■用心用情听民声
疏通民生服务“毛细血管”
传统的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民生项目模式,往往不够精准,而创新提出的“微幸福”民生工程,变“政府配菜”为“百姓点单”,恰能起到疏通民生服务“毛细血管”的效果。
思想得到解放,为民服务的“笔触”更有力度、广度、精度。组织有力度——锁定市民细小、微小的实际困难,为此建立“诉求受理、审核研判、协同处置、可视化追踪、督查督办”闭环化工作体系;征集有广度——整合无锡市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无锡12345暨文明城市创建直通车”微信公众号“微幸福”专栏、“中国无锡”网站“微幸福”专栏等多种渠道,搭建全天候24小时诉求征集平台,全天候、常态化接受市民“点菜出题”;交办有精度——梳理形成事项清单,确定解决时间、要求,下发项目责任书,并建立项目库动态更新进展情况。
■闭环管理有实效
拼好民生服务“幸福地图”
如何更好拼出民生服务“幸福地图”,“微幸福”民生工程给出的答案是监督管理全流程、正反激励无死角。
工程创新设计可视化追踪系统,开设查询功能,实现办理过程的可视化、公开化,让老百姓像跟踪网购物流一样监督项目实际进展。对办理成效明显的地区和部门及时宣传推广经验做法;对进度慢、作风不实、办理成效不明显的及时提醒督促整改,必要时予以曝光,确保市民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
新的一年,“微幸福”民生工程将强化协同处理能力,聚焦更有难度的民生事项;总结好经验,针对群众突出的诉求事项进行推广;增加诉求来源,打通更多渠道汇聚民生需求,持续以“微幸福”民生工程的点滴积累,创造更多城市“微进步”。(张子秋)
■攻坚克难解民忧
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米”
“微幸福”民生工程的落点是“微小”的单个事项,却也是更大受益面的起笔。按照“项目化、目标化、责任化、节点化”的要求,“微幸福”民生工程在流程设计、难点攻坚上下功夫,着力破除项目难落地、反应慢等问题,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米”。
跑出“加速度”,干出真实效。据悉,“微幸福”民生工程按照“小事可行”原则,实行“一事一提”“一事一办”的闭环化操作。对权责明晰事项坚持“小事速办、打包快办”,分批次转交相关地区、部门迅速解决;对个别复杂事项坚持“协同办、联动办”,协调相关单位依规简化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而对一些“硬骨头”问题、“老大难”问题更是由市工作专班靠前协调解决,实地察访,现场办公,针对事项病灶现场“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