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疫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父子兵”“母子档”“夫妻档”,他们携手家人、爱人挺身而出,共克时艰,为更多人的健康幸福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有一种浪漫,是战“疫”路上的相互陪伴;有一种牵挂,是工作之余互道一声平安。疫情防控一线的哨声再次吹响,黄巷街道经发局工作人员陆超白天忙本职工作,晚上下沉到社区,协助进行信息登记和解答居民疑问。“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是常态,能多做些就多做些。”陆超说。而比他更忙碌的是妻子陆雯蕙。陆雯蕙是民丰社区工作人员,无论是社区物资保障、来锡人员信息核查,还是防疫政策宣传、垃圾清运等,她都积极参与,忙得脚不沾地。“昨天忙得没顾得上回家,直接在办公室对付了一宿。”陆雯蕙说。夫妻俩早出晚归已是常态,5岁的儿子只能交给老人照顾,“一般到家时,孩子都已经睡着了。”陆超说,看到孩子熟睡的脸,会有些歉疚感。在梁溪区,“夫妻档”志愿者有不少,陈林和魏锡芳夫妇是广石家园社区居民,陈林是社区“头号”志愿者,自社区成立以来就一直默默支持和帮助社区。这次,他喊上妻子一起参与防疫工作,之前的核酸信息登记,到最近的“门铃行动”中,都有他们的身影。“社区工作人员太辛苦了,我们能帮就帮一些。”陈林说,这样的特殊时期,自己的劳动更有价值。
危难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并肩作战,是携手,更是传承。周彩敏是民一社区的返聘社工,她主动向社区书记要求增加工作量,晚上值班、轮班一点都不含糊。“最近主要工作是打电话,每天大概要打两三百个。”周彩敏说,没什么辛苦的,大家都一样,疫情就是命令。在她带动下,儿子陈立卿也加入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凭借医科大学的专业优势,陈立卿参与了核酸检测、接种点的信息登记工作,最近则是在门岗值勤。“我就是颗螺丝钉,哪儿需要就往哪儿钉,通过这段时间的志愿者工作,我深刻感受到了妈妈和其他一线基层工作者们的辛劳和付出,自己也成长了不少。”“看着儿子认真做事的样子,我很欣慰。”周彩敏告诉记者,这堂社会实践课比课堂内任何课都更生动。都说“父爱如山”。尤寰燕是杨木桥社区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儿子尤炎洋是街道刚入职的社区网格员,信息核查、“门铃行动”中,他们一同上阵,彼此支持、互相鼓励,“老爸都在坚持,我们年轻人,没理由喊苦喊累。”尤炎洋说。
(韩玲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