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展现精彩市井生活 彰显城市个性之美

店招标牌需晋级“3.0时代”

  □本报记者 卢易

  店招标牌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它们展示着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色与城市美学,传承历史文脉、诉说市井生活、彰显城市更新,是市容市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世纪以来,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锡城的招牌经历了“1.0时代”野蛮生长到“2.0时代”整齐划一的治理过程。有识之士呼唤亟须升级到“3.0时代”。眼下,锡山城管正在对柏庄老街的招牌进行个性化更新;无独有偶,滨湖城管也在开展专项治理,干起“绣花活”,让时尚、个性、和谐的店招标牌扮靓“美丽无锡”。

  千牌一面 问题凸显

  招牌的“1.0时代”最大特征是缺失控制的野蛮生长。业主根据自己需要随意设置,很多招牌破坏了建筑风貌、覆盖了特色构件,无形中变成视觉污染。

  近些年,锡城大街小巷的招牌逐渐过渡到“2.0时代”,伴随着城市微更新和背街小巷治理,街道、社区对招牌开展整齐划一的清理整治。有一些地区根据统一标准进行提升改造,设施规整了,但是“千牌一面”问题凸显出来,死板单调、缺乏活力的设施直接拉低了城市品位。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王俊认为,不少地方的招牌看似整齐,但简单粗暴的方式带来的却是“土”和“丑”。

  此外,法规的限制也阻碍了招牌活起来。在上世纪,中山路上有不少商家使用侧招这一方式,如店外侧着挂一只钟,路过的人一看便知是钟表店。如今,类似的侧招已是罕见。这与我省2013年发布的《城镇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施设置技术规范》不无关系,《规范》禁止了侧招。类似的限制还有不少。

  自今年3月1日起,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为行业标准的《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技术标准》)正式实施。《技术标准》设置了“户外招牌设施设置要求”专章,明确户外招牌的定义和设置标准等,彻底解决了以往户外招牌设施管理没有行业标准可依的突出问题。《技术标准》突出需求侧,作出分门别类的规定,如24小时营业服务、临街人行道宽度小于2.5米、商业街区的商户可增设1块小型侧招等。同时,具体条文中更多地使用“宜”代替原标准中的“应”,将原有刚性、一刀切的规定调整为允许特定区域适当突破,以审慎包容的态度为地方结合自身实际、结合区域特色实施管理提供了可能,有利于营造多元、丰富、有特色的城市市容环境。

  据悉,《江苏省城镇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施设置技术规范》即将修编,为招牌设计带来更多可能。

  城市烟火 个性多元

  店招标牌被设计界称为“城市第二天际线、城市之眉”。

  去年以来,湖滨商业街等多条街区在改造中将招牌设计列为重中之重,通过有序的规范和创意的设计,使店面形象百花齐放,在安全美观的基础上营造城市的“烟火气”和“多元美”。这些街区的招牌率先迈入了“3.0时代”。

  经历了湖滨商业街改造前后招牌的变化,美湖社区负责人深有感触:“风格统一并不等于美,灵活多元并不等于乱。”

  正在改造中的新地假日广场是新吴区的一个特色街区。项目负责人张小亮表示,升级改造将为店家设计特色门头,通过色彩与材质的表达,让每一家店的招牌既“独立”,又成为街道主题的一部分。大量的侧招和跨街布放的竹尖灯,使得整条街霓虹闪烁,灯光炫目,满满的烟火感。

  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在其教科书——《广告招牌融入城市之美》中指出,城市招牌设施的规划、管理可归纳为“系统性、前瞻性、文化性、整体性、多元性、地标性、融入性、长效性”八大原则,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更能够使招牌设置与城市发展的节拍同频共振,通过视觉品质的综合提升,使城市焕发生机与魅力。

  街区设计 精细管理

  招牌与城市品牌、城市色彩、建筑立面、景观绿化、夜景照明、城市家具、公共艺术等元素共同构成了城市品质的识别要素,是城市美学的具体载体,也是城市审美的标杆。

  招牌代表了单位或商家的脸面,为了街区的形象,街道或社区会主动出资帮助他们进行招牌更新。本着谁出资谁决断的原则,具有最后拍板权的街道或社区负责人的审美素养往往是招牌的“美学天花板”。

  去年,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红黑榜”的鞭策效应下,锡城某街道决定对辖区内一条背街小巷的招牌进行提档升级。街道负责人对“近似黑底、白色云纹框、白字”的招牌方案情有独钟。项目完成后,因过于“寡淡”而不被百姓认可。

  社区工作者李燕认为,招牌是市井“烟火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精细化管理,要下“绣花功夫”。有时候项目主管的一厢情愿,无法产生美的感受,也缺乏生活的“烟火气”。

  要让招牌被百姓喜闻乐见,甚至成为网红打卡内容,离不开高水准的视觉传达设计。今年,锡山区对柏庄老街包装出新,区城管局和东亭街道邀请客居上海、在业内知名的无锡籍设计师操刀,对整条街进行视觉一体化设计,将招牌嵌入建筑、融合景观、展现夜景,成为街区美学和谐的组成部分。为使招牌和店内风格表里如一,设计师还亲自为一些店家设计店内装修方案,由街道帮助完成装修。

  市城管局市容处吴芸婕介绍,今年我市将在每个区选定一条街巷开展招牌出新,邀请包括大学设计学教授在内的一批行家参与设计,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形成无锡版的《店招标牌设计导则》,最终在全市范围推广,让锡城的招牌全面迈入“3.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