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亭者,停也,人所集也。”自古以来,凉亭、廊架即有供人休息、聚会的用途,现今,它出现在城市的住宅小区中,不仅仅有着“休闲亭”的用途,还发挥了“议事亭”的作用。昨从新吴区住建局获悉,目前全区87个安置房及老旧小区,共建有凉亭262座、廊架118处,这380座凉亭廊架成为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连心桥”。
新光嘉园小区是旺庄街道新光社区一个新的安置房小区。小区居民原本都同住一个村,相互间比较熟络,自从搬进小区的高楼里,彼此直线距离更近了,可串门的机会却少了。居民奚海昌刚开始有些不适应,不久他发现,几位老乡邻经常在楼下的“凝心亭”聚会,于是他也端着搪瓷茶缸来到亭中,慢慢地,凉亭成为他和老乡邻们聚会聊天的固定场所。“现在只要天气好,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到凉亭中喝茶、谈天说地,可热闹了。” 说起小区里凉亭的好,奚海昌喜上眉梢、滔滔不绝,“除了这边的凉亭,小区里还有座凉亭,那边有廊架、健身器材,地方更宽敞,很多带孩子的居民喜欢去那里休闲。”
小小凉亭不仅给居民提供了休闲聊天、避风挡雨的场所,更是给大家提供了一扇参与社区治理的“暖心窗口”。“我们这个‘凝心亭’真是名副其实,社区工作人员时常到凉亭来找我们征求关于小区治理的意见。我们对小区治理有建议,也经常在凉亭中商议,然后告诉社区工作人员。”奚海昌说。在鸿山街道鸿运苑六三期,新建的凉亭同时也是社区的“红色议事亭”,社区和小区物业工作人员时常会在凉亭中听居民反映问题,与居民商议、解决问题。江溪街道万裕苑第一社区建造有20年时间,去年在街道的支持下,广泛征集了居民的意见,改造、新建了一批凉亭。如今新凉亭成了居民歇脚避雨的首选之地、收集民意的“枢纽站”。
作为凉亭的“最佳拍档”,一些安置房和老旧小区的廊架也是居民们喜爱的休闲之地。在长欣公寓小区C区小广场,一处蓝顶廊架被打造成了“文化长廊”,里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社区文化、党建等信息,居民在其中休闲娱乐的同时,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新吴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区里的凉亭、廊架一直是居民关注的焦点,也是安置房及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更新的重点项目之一。截至去年底,全区已完成春潮二区、长欣公寓等18个小区共计334万平方米的综合改造,其中新建、改造凉亭51座,廊架43处,这些新建、改造的凉亭、廊架满足了居民日常休闲的需求,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今年该区还将根据居民需求,新增凉亭26座,廊架3处。
小区里的凉亭、廊架建在哪里?建成什么样?建好后怎么管理?这些话题居民都可以参与提供意见和建议。该负责人表示,针对安置房及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改造标准不一、效果参差不齐的现象,将结合当地人文背景和生活习惯,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建设符合小区实际情况的凉亭、廊架。不仅在新建、改造前期会广泛征集居民的意见,凉亭、廊架建成后,还将通过公示牌明确凉亭、廊架等居民休闲设施的维护单位、责任人,加强日常养护管理。据悉,为了让凉亭、廊架新建、改造更贴心,目前全区各街道正在开展全区凉亭、廊架等居民休闲设施检查工作,列出问题清单,在征求居民意见后加快实施。(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