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兢辉 蒋梦蝶
□见习记者 夏昊森
这几日,天气忽热忽冷,12日最高气温达到33℃,13日气温就骤降,加之大风暴雨来袭,这对依然坚守在无锡市域内重点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道口的抗疫战士来说,无疑是不小的考验。
道口一线的抗疫战士状态如何?各道口怎样应对大风降温降雨天气?过往司机师傅物资供给是否有保障?带着这些问题,昨日,本报记者深入道口一线探访。
战风雨
把防护服穿成“冲锋衣”
“前两天,穿短衫套着防护服都浑身湿透,现在,这身防护服好比‘冲锋衣’,防风又保暖!”说这话的是S58南泉收费站轮值点位长杨承宗,昨天是他接棒该点位长的第五天。虽然时间才上午10时30分,但是他手机中的计步器数值已经飙到了15000步,“我的‘师傅’告诉我,作为点位长更不能松劲,这个量是点位长的‘起步数’。”抹了一把防护面罩上的雨水,他又快步走向下一个点位进行巡查。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无论在哪个道口,无论是面对风雨洗礼或是烈日“烤”验,无锡疫情防控标准都不会降,全力守护群众安康和城市安全的决心也不会减。
在G25长深高速宜兴东收费站,见司机做完核酸检测准备上车,志愿者王欢一手拿着封条,一手拿着毛巾,赶紧跑上前,快速用毛巾擦干车门上的水后贴上封条。王欢说,“雨天造成了诸多不便,为了让货车尽快驶离卡口,不造成车辆积压,我们动作必须更快一些。”
“下雨天,登记台只能向内侧移动,原来的双车道出口改为单车道,车辆通行所需增加的时间可以从现场工作人员的配合度、熟练度中节省出来。”宜兴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丁蜀中队民警袁优告诉记者,虽然面临许多挑战,但社会各界的关心、司机的高度配合,这些都增加了他们坚守岗位的信心。
急难时
6450份“爱心”送司机
“这个钢结构大棚是10日晚连夜搭设完成的。”昨日,记者在S58沪常高速南泉收费站看到,这个钢结构大棚高10米、横跨30米,三辆大型货车并排停放都绰绰有余。此外,10处临时性雨棚也已捆绑注水围栏水马进行加固。记者了解到,道口已提前储备200多套雨具、1000多套一次性雨衣,以备不时之需。
下午4时,雨势正大。G42沪蓉高速玉祁收费站来了一群特殊的“大白”,这是来自无锡市交通运输局青年先锋队的志愿者,他们还带来了300份“爱心补给包”。记者打开一个印有“红色里程,锡路传情”的补给包,包内既有自热米饭、牛奶、面包等食品,也有口罩、消毒湿巾等防疫用品,还专门添置了风油精、降温贴等防暑降温物资。
据悉,13日至14日,市交通运输局将向无锡45个道口、骨干货运通道的一线货运司机们发放共计6450份爱心礼包,其中5650份来自省、市委组织部专项划拨56.5万元党费,专项用于支持货车司机群体疫情防控工作。此外,还有800份来自于江苏亿翔云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无锡成达物流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的主动捐赠。
不松劲
交通道口各有“妙招”
“风险无处不在、平战一夕之间”,如何科学地“不松劲”?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为了缓解抗疫战士的疲惫状态,一些交通道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下午1时,风大雨急,G42沪蓉高速无锡收费站,从梁溪区前来“跨域驰援”的7名交警正和属地锡山区东北塘街道的12名志愿者一起,在这里引导车辆有序进入通道。“5天前,我们就过来支援道口了。”梁溪区交警大队一名当值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会按照过关流程表,查验健康码、行程卡及车辆通行证,严格遵照“标准不降”总要求,确保道口车辆现场应查尽查、不漏一车一人。
“我们山水城管委会采取‘老带新’的模式,不断优化配置、科学轮岗,目前‘80后’‘90后’已经是道口防控的中坚力量。”在S58沪常高速南泉收费站,杨承宗的“师傅”——“前点位长”徐鹏化身“后勤部长”,在帮忙张罗物资调配和设施加固的同时,协助“新点位长”尽快熟悉道口防疫政策。记者了解到,也正是得益于人员结构及查验流程的优化,目前道口每日车辆通行量已经从先前的400辆上升为600多辆,这些保供车辆以“点对点”闭环管理的运输模式,源源不断地向全市输送物资。
在G25长深高速宜兴东收费站,记者看到,司机通行需要经过分流区、查验区、核酸检测区等三个区域。经过半个多月的运行,现场配套设施等更趋完善。比如在分流区,司机就会领到一张个人承诺书,签好名后待进入查验区带着驾驶证、身份证等证件,便能快速完成登记。当天,所有上岗人员对分工进行了再次细化,确保车辆快速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