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关爱特殊群体 传递城市善意

  近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进一步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的决定》,提出要“关心关爱特殊群体,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正常的生活节奏受到影响,一些特殊人群的生活状态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照。他们有的年岁已高,生活不便;有的经济困难,入不敷出,放在平时也是政府和社会的重点关照对象。眼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更需要政府和社会齐心协力、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的燃眉之急,渡过眼前的难关。

  帮助特殊群体,摸清状况是前提。处在困境中的儿童如何救助,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生活如何帮扶,卧病在床的病患如何及时就医等问题,都需要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分类施策、精准帮扶。掌握情况越充分、了解信息越精细,帮扶工作才越有针对性、实效性。在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形势下,摸清情况更加考验帮助者的爱心和本领。能够线上摸排情况的尽量在线上进行,需要实地走访的,就需要花时间、费精力,深入到特殊群体中,了解他们的现实处境和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困难。

  帮助特殊群体,生活保障是重点。走访探视和关爱服务要勤登门、多拜访,及时送上服务和关爱。可以充分发挥各类基层组织、社会工作力量,包括志愿者、志愿服务机构等的作用,重点关照那些居家生活有困难、缺乏照料的留守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吃饭和生活问题解决了,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疫情期间,不少地方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等服务,但也存在特殊群体有需求却不知道如何求助的问题。他们的“被动”等待其实是一种无奈,需要更加主动联系、定期回访、提供帮扶,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

  帮助特殊群体,制度保障是关键。有了规矩,循序渐进,看起来慢,实际上快。帮助特殊群体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有了制度就有了路径,可以更好地适应疫情中的帮扶需要。例如根据疫情防控现状,结合市民现实需求,完善现有的医疗接诊制度,就有助于实现就医防疫两不误。最近,惠山区残联专门开通了一部电话热线,每周给347户居家托养残疾人和496名智力精神残疾人打一次关怀电话,询问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及时解决刚需问题。这种帮扶方式,如果能够成为保障、支持特殊困难人群居家安全的一项基本服务制度,那么不光他们受到关爱,他们的家庭也能受益。

  疫情防控,无人能置身事外,更没有一个人可以被落下。特殊群体不能成为城市里的“孤岛”,越是艰难的时刻,越是要走近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疫情也许会隔断距离,却不能割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善意。树立起不落一人的坚定信念,才能凝聚最大力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王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