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严格落实防疫优先相关要求,避免祭扫群众聚集,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烈士陵园)实行闭园管理。疫情阻挡了脚步,但难以阻断人们对先烈的缅怀哀思之情。烈士陵园结合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实际,提前部署、积极作为、创新举措,通过代为祭扫、“云”端祭扫等方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代为祭扫 温暖人心
清明期间,烈士陵园倡导社会各界以网上祭扫、代为祭扫、远程祭扫的方式缅怀先烈、致敬英雄、悼念逝者。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代烈属祭扫、擦拭墓碑、敬献鲜花等个性化、人性化服务,深切缅怀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
4月初,“盛世如你愿 清明寄哀思——2022·奋进·网上祭英烈”活动举行,烈士陵园全体干部职工为烈士默哀,深情朗读烈士史砚芬的家书,并以此倡议社会各界学习英烈精神,积极投身到当前疫情防控中去。
活动现场,全体工作人员认真细致擦拭每一块烈士墓碑,敬献鲜花,行鞠躬礼。“全程直播都看了!谢谢你们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与付出!你们辛苦了!我代表烈士后代感谢你们!”直播活动结束后,烈士家属向工作人员深表谢意。
“云”端追思 致敬英烈
烈士陵园将清明祭英烈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鼓励党员干部通过VR实景展示,云端参观烈士陵园,在线接受“沉浸式”精神洗礼。
党员干部可通过登录“江苏崇尚传承英烈云平台”在线观摩无锡烈士事迹陈列馆,也可通过登录中华英烈网、无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微信公众号,为英雄烈士在线敬献鲜花、行鞠躬礼。
此外,烈士陵园还专门录制了《红色记忆之旅》专题视频,全面讲解烈士事迹陈列馆5个展厅114位革命先烈光辉事迹,锡城部分院校组织师生员工在云端下载观看。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的学生表示:“今年我们学院原本计划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进行祭扫的,因疫情缘故不能前去,通过线上观看《红色记忆之旅》,缅怀先烈、寄托哀思。”
讲好故事 传承基因
在着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烈士陵园致力于打造英烈褒扬精品展陈,生动传播红色文化,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英烈的故事。
制作《热血之魂 永恒之光》专题短片,通过邀请烈士后人、专家学者以口述历史的形式,生动展示了秦起、冯金妹、高文华等七位烈士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视频先后投放无锡公交、地铁移动视频,实现万频同播,画面震撼,营造了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的浓厚氛围。
同时,烈士陵园还搜集整理具有代表性的烈士家书,在三阳广场地铁站等地举办《丹心长青 忠魂永存》红色家书展,通过一封封红色家书,讴歌一个个革命先烈的赤子情怀,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红色家书展的举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烈士冯金妹的侄孙女婿观看短片和家书展后,深有感触:“原来宣传烈士的事迹都是采取两种方式,一个是走出去,还有一个是请进来,现在看来这两种形式比较单一。此次烈士陵园制作公益短片、举办家书展是形式的创新,我们烈士家属觉得很好。”
寻找亲人 告慰英灵
“感谢烈士陵园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我父亲汤其泉已经与世长辞,是你们达成了我父亲一生的夙愿。”这是今年年初,汤其才烈士亲人汤阳军给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发来的信息。去年烈士陵园为汤其才烈士“寻亲”,找到了远在江西萍乡的汤家人。
汤其才烈士的哥哥,94岁高龄的汤其泉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专程来烈士陵园祭扫,实现了老人一生找寻、看望弟弟的心愿。
“长期以来,我们致力于为烈士寻亲,虽知道路曲折、艰辛不易,但从未放弃,只为给先烈一个告慰……”烈士陵园负责人说。近年来,烈士陵园通过军分区等相关渠道,想方设法联系烈士生前所在的部队,进而尝试掌握更多关于英烈的信息。但因部队换防、番号更换、单位裁撤等多种原因,联系难度较大。
烈士陵园也利用媒体平台等发布烈士寻亲信息,先后为10余名烈士找到了家人。清明节前夕,烈士胡志兴家乡所在地湖北省安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来电,通过媒体平台得知烈士安葬在烈士陵园内,并已把此消息告知烈士家属。烈士家属表示待疫情过后将来园祭扫。为烈士寻亲,烈士陵园一直在路上。
(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