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23条政策举措,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当日发布的《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提出23条政策举措,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新出台的举措聚焦小微企业等受困市场主体:发挥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作用,对符合要求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提供激励资金;不仅将原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00亿元再贷款额度继续滚动使用,还提出必要时可进一步增加额度;引导金融机构提升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进一步提高新发放企业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有关人士强调,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受困企业抵御疫情影响,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
人民银行还明确了金融支持的受困人群:例如,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又如,出租车司机、网店店主、货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主体。
金融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具有重要作用。新出台的举措中,有的与重要农产品产销、能源供应有关,有的涉及物流航运,有的旨在强化对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支持。而这些金融举措背后,是一项项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功能:优化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抓实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用好用足民航应急贷款等工具,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
在市场普遍关注的房地产和平台经济领域,此次金融举措明确了支持方向。通知提出,合理确定辖区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加大对优质项目的支持力度,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平稳有序投放;适度加大流动性贷款等支持力度,满足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引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
“金融机构要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不盲目抽贷、断贷,不搞‘一刀切’。”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有关人士表示,要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