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定下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新华视点”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表示,目前多种癌症可“早发现、早治疗”,做好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是关键。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全国一年新增癌症病例约406万,病亡人数约241万。近年来癌症5年生存率明显提升,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一些被晚期癌症折磨的病人,原本可以通过筛查、早诊等手段来预防。”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多年坚持推进农村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对此深有感触。王贵齐说,我国高发的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经历癌前病变、早期癌再到中晚期肿瘤,往往需要10年至15年。通过筛查和早诊早治,可以发现、诊断、治疗甚至治愈这些癌前病变和早期癌,长期坚持就可以显著降低这些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大部分常见癌症,如使用胃肠镜可以发现消化道癌,胸部低剂量螺旋CT可以发现肺癌,超声结合钼靶可以发现乳腺癌。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表示,全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仍然低于20%,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7.4%,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我国尚未开展全国性的适龄人群胃癌筛查工作。
2020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在回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时表示,肿瘤筛查应通过公共卫生服务等渠道予以解决,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条件尚不成熟。
“降低肿瘤筛查成本,逐步提高肿瘤筛查技术的可及性和接受度,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王贵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