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芸芸
日前,在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二炼钢分厂,企业工程师正在带领员工们精心有序地对全世界最大的Φ1200mm圆坯进行反复检验、精整、批量入库,准备装船发往下游锻造企业。距离不远的企业防疫物资专用储备仓库内,12000个睡袋、400张木板为应对疫情变化做好了万无一失的准备。疫情挡不住发展的渴望,和兴澄特钢一样,“戴牢口罩抓发展”已成为江阴2300多家规上企业当下的最热“关键词”。
重点企业和项目全力以赴
“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是江阴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在走访调研挂钩企业、挂钩项目时,鼓励江阴企业继续深耕主业,一手紧抓疫情防控,一手推动新项目加快建设,要求相关部门全力以赴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企业所需所盼,江阴近日出台了助企纾困政策60条,从财税、金融、减负降费、援企稳岗等九大方面,为市场主体注入‘强心剂’,下发后将加快兑现,让企业感受到政府的态度和决心。”
只争朝夕抓生产,重点企业全力以赴。钢铁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业基础原材料,物流不畅制约着企业的高效生产。江阴高新区特钢新材料产业链上汇集了近500家企业,面对原辅材料供应商的大面积停工,企业纷纷创新方式、全力保产。(下转第3版)
江阴:护好“进度条”,力保发展“不停歇”
(上接第1版)“保供!不能让任何一个分厂因为原辅材料无法供应而停产!”兴澄特钢商务部采购人员加班加点,积极拓宽采购渠道,灵活调配现有资源,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原辅材料供应,公司商务部部长朱春林告诉记者,经由企业储运公司所有值班、倒班人员,兵分水路、陆路,24小时不间断运转,保证了每天上万吨的各类原辅材料及时顺利进厂。
守住疫情防控“最后一米”
生产一线,也是防疫一线。一套协同高效的物流体系保证着企业内部产、供、销环节的顺利进行。兴澄特钢物流部部长朱建龙介绍,守住疫情防控“最后一米”,他们对水路实行一船一档制,对靠港船只全面消毒,船员测量体温并严格把控;陆路上则安排专人去高速卡口接人、接货。此外,兴澄特钢还派出专员时刻坚守在市界卡口,对每日来澄、输出车辆进行消毒、押车、放车,并为每一位司机及时提供免费餐食、热水及生活必需品,全力保证公司物流发运高效到位。
“佰澳达保持满负荷生产,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50%,这与江阴高新区及时指导企业完善防疫措施、推出暖心服务举措护航企业发展密不可分。”该公司总经理张菻钧告诉记者,企业所在地江阴高新区派出机关干部化身驻企督导员,不仅每天深入企业传达疫情防控相关政策,督促企业做好涉疫地区通勤车辆、货车运输、中高风险地区返澄人员等信息的摸排管控及“门铃码”申领工作,还创新推出了进出货车预登记制度,让企业提前梳理进出货车号牌等资料并报备,帮助企业减轻物流压力,“园区还在企业附近设置了核酸检测采样点,确保员工‘一天一检’,切实筑牢防疫安全网。”
奋力追击完成既定目标
护好“进度条”,力保重大项目“不停歇”。在省重大项目佩尔科技生物医用镍钛合金材料与器件生产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让人眼前一亮。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项目于去年9月开工,目前一期厂房已封顶,预计今年9月进行项目试生产,建成后将生产介入医学高端器械用低间隙镍钛合金及其植入器件,其中的高端产品将解决国内在该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重大项目签约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不久前,江阴高新区举行“数字经济”项目视频集中签约仪式,9个项目总投资达55.58亿元,四地各方在“云”端相聚,为江阴数字经济提速点燃了全新引擎。“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依然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坚定了我们推动项目落地的信心。”遥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席总裁汪文辉说,他们将在江阴建成国内一流的直播电商智能包装结算交付中心,项目计划于今年12月开工,预期达产后年产值达12亿元。
产线上每一环节的不停转动在重点企业的成绩单上得到体现。一季度,中信特钢目前保持满负荷生产,产值增长23.6%;海澜集团线上订单稳定,产值增长14.4%;阳光集团海外高端面料订单激增,产值增长14.9%;申利集团户外运动服装及面料订单回升,产值增长47.1%;船舶修造企业表现优异,扬子江船业完成产值20.9亿元,增长55.8%,订单已排到2024年底。(唐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