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太湖周刊

他,打开了无锡 合唱艺术新大门

  □ 本报记者 韩玲、张月

  一级作曲、著名指挥家萧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23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0岁。萧白以其独具一格的作曲风格以及在合唱训练方面的造诣,深受国内外同行钦佩。其主要作品有大合唱7部、声乐套曲4部、交响诗3部、民乐交响序曲1部、舞剧2部、歌剧2部,出版专著《合唱指挥艺术》等。萧白的一生,都在为艺术、为合唱而奉献。他的身份也很多,原上海歌剧院常任指挥、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上海音乐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合唱协会合唱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这其中,萧白还有个身份不得不说,那就是无锡山禾合唱团艺术总监。也正是这一身份,让萧白与无锡结了缘。

  他,助力打造无锡城市“文化新名片”

  “他被誉为‘真正懂得合唱艺术精髓’的大师。”“2012年5月,第一次见到萧白老师,在无锡大剧院留下了一些影像。”“萧白老师的儒雅和专注让人印象深刻。”“八年的谆谆教诲萦绕耳边,相处的往事历历在目。”……萧白去世的消息传到无锡,勾起了文艺界人士对他的怀念。萧白在无锡留下的往事,留下的情,让人无法忘怀。

  在无锡,与萧白交往最多的,要数山禾合唱团的团长徐佩华。“我得知这个消息后,感到遗憾和痛心,在无锡合唱这张城市文化新名片的打造中,他功不可没。”徐佩华告诉记者,萧白是合唱团第一任艺术总监聂中明的好友,聂中明是无锡人,一直有在家乡办一支高质量合唱团的心愿。在合唱团初创之时,聂老师就曾邀请萧白参与合唱团的各项活动。“他见证了合唱团从无到有的发展。”徐佩华说,合唱团排演的第一首歌就是萧白版本的《二泉映月》。聂中明去世之后,萧白就接过了接力棒。

  之后的8年时间,萧白老师担任无锡山禾合唱团艺术总监,每两周来一次无锡,指导学员,给合唱团进行系统性训练。翻阅山禾长长的排练记事本及厚厚的获奖记录,前行的每一步中都有他呕心沥血、精心安排、精细耕耘的付出。山禾合唱团的指挥顾玉虎告诉记者,在萧白老师的指导下,合唱团排练古今中外合唱作品近200首,举办了无数场经典音乐会。

  萧白在无锡不仅精心打造了这支“业余合唱团”,形成独一无二的合唱风格,也给过锡城其他合唱团不少意见,带动了合唱文化在无锡的发展,令合唱文化逐渐成为在全国颇具知名度的无锡“文化新名片”。

  他,在无锡播下了合唱的种子

  在萧白的努力下,山禾合唱团从国内走向国际,在香港、悉尼、维也纳都举办过音乐会。“在悉尼歌剧院办演唱会,也是受了萧白老师的鼓励,不然,我们根本不敢想。”徐佩华说,那一年,她正好在悉尼度假,与萧白老师通电话时,萧老师无意中提及,自己的梦想就是能带着合唱团走进悉尼歌剧院。这让徐佩华第一次有了在悉尼办音乐会的念头,通过各种争取努力,2012年5月,无锡山禾合唱团中国合唱音乐会在悉尼歌剧院举行,“太湖明珠”无锡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在世界舞台绽放。

  “从‘业余’迈向‘专业’,也让团员在舞台上成为‘绅士淑女’。”徐佩华说,萧白为无锡培养了一批合唱教育人,培养了一批青年指挥家,由此,业内戏称山禾是无锡指挥的“黄埔军校”。

  “英国作曲家埃尔加的经典合唱作品《雪花》中唱到,‘雪花无声无息地来到人间,融化自己,滋润大地’,萧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严佳曾任无锡山禾合唱团女高声部部长,彼时,萧白是合唱团的指挥。在他的引导下,原是一名声乐独唱的严佳,爱上了以“和”为美的合唱艺术。除了演唱,严佳还慢慢进入指挥行列,“这都是萧老师给的机会”。她清楚地记得萧白对她说过的话,“你很有表演天赋,欠缺的是系统的理论基础,你要去音乐学院学习和声曲式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你的音乐”。严佳没有辜负萧白的期望,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合唱指挥专业研究生。而今,她带领着无锡众乐室内合唱团,一次次站在合唱大赛的舞台上,传递着来自无锡的“最美和声”。

  萧白常说无锡的文化土壤很好,合唱团的成员就是传播文化的种子。2009年9月20日,黄晓佳第一次参加萧白在山禾的排练,排练的作品正是萧白创作编配的经典合唱曲《明月几时有》。“萧老师从钢琴的前奏开始解读,前奏描绘的是苏轼看到的‘月光’,每一个人此时的演唱状态应与钢琴、音乐、文字所描绘的场景相应和,在琴声中开始合唱团的‘轻声吟唱’,唱出其中的‘一吟三叹’……”黄晓佳被萧白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音乐真诚深深折服。就这样,一首首烙下“萧氏印痕”的作品,在山禾的演唱中,精彩传神,感动大江南北。

  他,让更多人感受歌唱的魅力

  萧白先生独具一格的作曲风格以及他在合唱训练方面的造诣,深受国内外同行钦佩,被誉为“真正懂得合唱艺术精髓”的大师。迈入耄耋之年,满头银发、儒雅的他,依然活跃在指挥台和讲台上。“他说,合唱的灵魂在于发自内心的表达,如果表演或赚钱占据上风,那就无法展现歌曲的震撼力。”顾玉虎说,萧白曾经呼吁,合唱界要尊重音乐的灵魂,重拾合唱的历史,用感情去诠释音乐。而很多萧白对于音乐的理解,山禾也在持续坚守并发扬光大:为了合唱的发展,萧白坚持推广无伴奏合唱,因为“通过无伴奏合唱,很多观念,一些基本方法、艺术标准逐步得以解决,才能进入世界合唱共同的美学标准。概括来说,合唱不只是唱音符,最后唱的是文化,营养全面才能提高”。在萧白的影响下,无锡的合唱团体渐渐推行无伴奏合唱,那纯净而圣洁的歌声,宛如天籁。

  “艺术是真诚的,你对音乐的真诚,观众会在你的歌声中感受到。”这是萧老师排练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顾玉虎说,萧白老师对于合唱团的引导很具智慧和艺术性,“一首新曲目给到我们,他会循序渐进地给出新视角,也会引导我们自己做出更多的思考和尝试。”萧老师要求大家“唱什么像什么”,其背后的深意就是要找到音乐的调性,让每个作品都呈现独一无二的生命力。